[发明专利]基于GPS数据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停留节点活动类型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38708.7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6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钱大琳;赵慧英;张博;冯建国;李金鹏;李瑾瑾;杨梦迪;朱秋辰;宋鹤;梁星灿;梁旭刚;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6F16/29;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谢建玲;郝亮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ps 数据 危险 货物运输 车辆 停留 节点 活动 类型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PS数据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停留节点活动类型识别方法,包括提取停留节点,根据停留节点的平均经度平均纬度将停留节点聚类为活动热区Hu;根据活动热区Hu构建时空特征,时空特征包括:平均停留时间avgTu、平均起点包含率avgFu和混合熵指数Entropyu;定义装货活动、卸货活动、归场活动和非货运活动,得出这四类活动类型对应的时空特征实际取值倾向;采用FCM聚类方法根据时空特征和定义的四类活动类型获取停留节点的备选车辆活动类型;为每个停留节点设置兴趣点类别,从车辆的2个备选活动类型中判断出最终的车辆活动类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GPS轨迹数据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停留节点活动类型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危险货物需求的迅猛增长,近年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量逐年上升,由此引发的道路运输事故也呈上升趋势,很多城市的交通主管部门面临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监管不充分、不到位等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主管部门缺乏详细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出行活动数据,导致无法及时了解货物流量流向、难以确定监管重点。
以往车辆出行活动信息的获取大多依赖于货运交通调查,这种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调查频率低,无法及时反映运输问题。2012年以来,得益于传感技术的发展,中国危险品运输行业在相关车辆上完成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设备的安装。GPS设备能够自动精确记录出行轨迹,所保存的海量轨迹数据为充分挖掘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出行活动提供了应用潜力。
危险货物车辆停留节点活动类型是指车辆在一个停留地点所开展的具体活动。据了解,危险货物运输行业对车辆停留节点活动类型的分析目前仍处于空白。由于轨迹数据没有真实的活动类型标签,如何从GPS数据中智能化提取蕴含在其中的车辆停留节点活动类型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
申请号为201210056545.5的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出行轨迹数据的行程识别方法公开了一种基于出行轨迹数据的行程识别方法,通过速度对轨迹点进行划分,并将速度低于一定速度阈值以下的轨迹点合并为候选停留位置,再利用距离和时间阈值对候选停留位置进行合并,从而确定出真正的停留节点。
现有技术一的缺点
只确定了停留节点,未对停留的活动信息进行挖掘分析。
现有技术二的技术方案
申请号为201711405689.6的发明专利用于出租车乘客出行目的的预测方法公开了一种基于出租车运营数据和信息点(Point of Interesting,POI)数据推断出租车乘客出行目的的方法。在所提出的方法中,首先通过所构建的特征识别模型获取出租车运营数据中乘客的出行特征,然后依据小样本调查数据,训练不同的识别模型,并选取识别精度最高的模型,最后利用所得到的出租车乘客出行的特征数据和训练好的识别模型实现对乘客出行目的识别。
现有技术二的缺点
1)该专利所用的技术需要借助乘客出行活动的实际标签提前训练预测模型,而现实中很难收集到带有标签的数据,实用性不高。
2)该专利识别的是乘客的出行目的,由于货运活动与客运活动差别很大,所述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停留节点活动类型的识别;
现有技术三的技术方案
Gingerich,Maoh和Anderson(2016)的研究应用熵原理从卡车GPS数据中挖掘出主要停留(货运相关)和次要停留(非货运相关)两种类型的活动。
现有技术三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8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