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特征模式匹配和模式分类的刀闸分合状态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8032.3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6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增;李旭横;刘荣洲;冀北振;刘小兰;陈极万;卢君;梁兆庭;莫梓樱;高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明增;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6K9/20 | 分类号: | G06K9/20;G06K9/46;G06T7/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韦锦捷 |
地址: | 542899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闸 分合状态 模式分类 特征模式 图像 匹配 预处理 电力设备故障 红外热成像仪 图像状态信息 带地刀合闸 调度台系统 图像对比度 图像灰度化 电力设备 红外图像 灰度拉伸 技术手段 静态图像 判断结果 像素灰度 状态监测 发生率 信噪比 减去 灰度 摄像机 传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特征模式匹配和模式分类的刀闸分合状态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识别刀闸的图像状态信息,提取静态图像并做预处理,对于摄像机获取的图像,先将图像灰度化,再采用灰度拉伸方法提高图像对比度;对于红外热成像仪获取的红外图像,将其像素灰度减去上一行或同一行的灰度均值,以提高图像的信噪比;通过CPU处理器对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将判断结果传输给调度台系统。本发明不仅能够避免带地刀合闸事故的发生,且为电力设备可见故障的状态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降低了电力设备故障发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调度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多特征模式匹配和模式分类的刀闸分合状态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刀闸开关是变电站最重要的电气设备之一,其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传统的“五防”中有四项与刀闸操作有关。误操作对电力系统危害极大,轻则损坏设备,重则造成人身伤亡和大面积停电等重大事故。特别是涉及到多个变电站接地刀闸的误操作事故,例如,带接地刀闸合闸误操作事故简称带地刀合闸,一般发生在线路停电检修工作完毕后,一侧变电站未断开接地刀闸,另一侧变电站就合闸送电,或者是带电合接地刀闸误操作事故简称带电合地刀,一般发生在线路由运行到检修时,一侧变电站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还在合闸供电状态时,另一侧变电站就合接地刀闸。由于相关刀闸和开关通常分处两地,相距甚远,一般的“五防”装置都难以解决此类问题。因此,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多特征模式匹配和模式分类的刀闸分合状态识别方法,通过对刀闸图像进行识别,进而检测出刀闸触头实际位置,最终判断刀闸是分位还是合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多特征模式匹配和模式分类的刀闸分合状态识别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和摄像机获取待识别刀闸的图像状态信息,并传输至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
(2)通过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提取待识别刀闸的静态图像;
(3)对提取的刀闸静态图像进行预处理,对于摄像机获取的图像,先将图像灰度化,再采用灰度拉伸方法提高图像对比度;对于红外热成像仪获取的红外图像,将其像素灰度减去上一行或同一行的灰度均值,以提高图像的信噪比;
(4)通过CPU处理器对图像进行识别:
4.1)根据图像的灰度边缘特征、灰度区域特征、颜色特征、纹理特征以及几何形状特征,识别运算图像是否存在明显断开点,判断可见断口刀闸是否处于断开状态;
4.2)根据红外图像上是否存在刀闸剧烈升温的表现,判断可见断口刀闸是否处于开合不到位状态;
4.3)根据红外图像上刀闸表面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判断不可见断口刀闸是否处于未接通或接通不到位状态;
(5)将刀闸状态的判断结果通过网络通讯模块传输给调度台系统。
所述的步骤4.1)中,CPU处理器通过以下算法对图像进行识别:
a)基于连通区域的识别算法,判断刀闸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是否接触;当图像上动触头部分像素与静触头部分像素连通,表示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即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动触头部分像素与静触头部分像素不连通,表示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即刀闸处于断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明增;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未经朱明增;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8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