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升弹性配电网恢复力的资源配置与网络重构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3561.4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7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方鑫;吴楠;袁栋;刘利国;王守相;王洪坤;袁晓冬;陈兵;史明明;孙健;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相和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母秋松;董建林 |
地址: | 21000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弹性 配电网 恢复 资源配置 网络 优化 方法 | ||
1.一种提升弹性配电网恢复力的资源配置与网络重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输入配电网结构参数,负荷、光伏调度周期的原始数据;
步骤2:输入上层优化变量: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和容量,联络线连接节点位置,种群规模,最大迭代次数粒子群参数初始化;
步骤3:输入下层优化变量:联络开关投切状态,极端灾害场景,种群规模,迭代次数参数初始化;
步骤4:根据上层弹性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进行弹性资源优化配置,得到经济最优,恢复力最大的优化配置结果;
步骤5:根据上层优化配置结果,利用PSO算法执行下层网络重构优化模型,优化下层网络重构联络开关投切状态,得出恢复力最大的重构结果;
所述上层弹性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如式(1)所示:
式中:为分布式电源投资建设费用;为配电网设备运行维护费用,i代表分布式电源,m代表分布式电源数量,j代表配电网设备,n代表配电网设备数量,配电网源荷比R1,变电站全停关键负荷通过率R2,联络线占比R3;
所述下层网络重构优化模型如式(7)所示:
max(R4+R5+R6+R7) (7)
式中:配电网功能完好率R4、配电网负荷连通率R5、配单网关键负荷恢复率R6、配单网负荷恢复率R7;
配电网源荷比R1如式(11)所示:
式中,PiDG为分布式电源i电源额定容量,为配电网j关键负荷;
变电站全停关键负荷通过率R2如式(12)所示:
式中,配电网未失电设备i关键负荷、配电网设备j关键负荷;
联络线占比R3如式(13)所示:
式中,Nil为联络线数量、Nl供配电线路数量;
配电网功能完好率R4如式(14)所示:
式中,Nie为配电网未损坏设备数、Sel为未失电供电负荷个数、Ne为配电网设备总数、Sl为配电网负荷总个数;
配电网负荷连通率R5如式(15)所示:
式中,NL为线路数量、Ni,or为灾害前的连通的线路数、Ni,da为灾害后损坏的线路数;
配单网关键负荷恢复率R6如式(16)所示:
式中,为配电网恢复送电设备i关键负荷,为配电网设备j关键负荷;
配电网负荷恢复率R7如(17)所示:
式中,为配电网i的负荷、为配电网j关键负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弹性配电网恢复力的资源配置与网络重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所述步骤6:计算重构优化后的配电网功能完好率R4、配电网负荷连通率R5、配单网关键负荷恢复率R6、配单网负荷恢复率R7与重构优化前的配电网功能完好率R4、配电网负荷连通率R5、配单网关键负荷恢复率R6、配单网负荷恢复率R7对应相比,所得各指标的增幅来评估恢复力提升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相和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相和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35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