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基回弹模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3037.7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3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风;马骥;郑晶晶;孙艳;曹正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腾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弹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路面回弹模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土基回弹模量的检测方法。测定土基的压力—变形曲线:用施压小车加压,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用沉重装置控制加载量,荷载小于1kg时,每级增加0.2kg,以后每级增加0.4kg左右;为了使加载和计算方便,加载数值可适当调整为整数,立即读记两台弯沉仪百分表数值,然后轻轻放开千斤顶油门卸载至0,立即读记两台弯沉仪百分表不再为零;最后根据土基回弹模量计算公式进行土基回弹模量继续;它采用可调节的配重装置作为土基回弹模量检测的施压装置,能够通过推动碾压的方式对土基回弹模量变化进行观察,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面回弹模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土基回弹模量的检 测方法。
背景技术
结合新一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要求,公路设计时路面各层材料参数 均取动参数,即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路面各层回弹模量值由原来的静态 回弹模量换为动态回弹模量。对于路基来说,要获得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值, 需做动三轴试验,目前能做动三轴试验的仪器有动三轴仪、大型材料试验机 (MTS、UTM),这三种试验仪器的共同点为设备昂贵、操作复杂、试验流程繁 琐。但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需要在公路沿线收集大量土样进行试验,采用 实测方法获得路基回弹模量参数不好实现,即实际工程设计时无法完全采用实测的方法来获得回弹模量参数。
国内外对与路基回弹模量预估有多种方法,本构模型预估方法根据所选 应力变量的不同可分为3类:仅考虑剪切影响的模型、仅考虑侧限影响的模 型和综合考虑两种影响的复合模型。剪切类模型包括双线性模型、双曲性模 型;侧限类模型包括围压模型、K-θ模型;复合类模型包括Uzan模型、 Tam-Brown模型、八面体剪应力模型、Superpave性能模型。基于物性指标 的预估方法有USDA公式、Mississippi模型1、Kim模型、Mississippi模型2。
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在深入分析回弹模量主要影响因素(土组类型、含 水量、压实度和应力状况等)的基础上,分别从路基土的应力状况、土组基本 物理性质和指标等不同角度出发,建立了相应的回弹模量预估模型。本构模 型从应力-应变关系的角度,在回弹模量与应力状态之间建立函数关系,因而 具有普适性,主要缺点在于仅考虑了体应力或剪应力对材料回弹模量的影响。 事实上,大部分土与粒料的模量既随围压增加而增大,也随剪应力增加而减 小,即回弹模量不仅是体应力的函数,也是剪应力或偏应力的函数。基于物 性指标的预估模型考虑了土组因素的影响,但回弹模量值不仅与应力水平有 关,与土组物性参数同样关系密切。
综合分析,国内外虽然在路基土回弹模量参数预估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和 不少有益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关系式的使用有其局限性,使用时需考察使用 条件与公式建立条件的相似性,不好操作,适用性差,不能准确预估回弹模 量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 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土基回弹模量的检测方法,它采用可调节的配重装置作 为土基回弹模量检测的施压装置,能够通过推动碾压的方式对土基回弹模量 变化进行观察,更加方便快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的检测方法:
步骤一:准备工作
1、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测点应位于水平的路基上,土质均匀, 不含杂物;
2、仔细平整土基表面,撒干燥洁净的细沙土填平土基凹凸处,砂子不可 覆盖全部土基表面,避免形成夹层;
3、安置承载板,并用水平尺进行校正,使承载板处于水平状态;
4、在承载板的左右安装预制轨道,且预制轨道承载板保持水平并进行固 定;
5、在预制轨道上安放施压小车,且保证施压小车的中间与承载板的中心 保持一致;另外,施压小车上的配置块保持对称;
步骤二:操作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腾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腾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3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充气垫枕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