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倒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2986.3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魏子庆;胡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7/00 | 分类号: | B65B37/00;B65G65/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筐 抱夹 倒料 倒料装置 限位结构 移动支架 主机框架 料药 转动 旋转动力装置 动作过程 缓冲方式 活动安装 生产效率 无人工 旋转夹 底端 工位 夹紧 料仓 限位 引入 污染 运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倒料装置,包括主机框架,所述主机框架上活动安装有倒筐移动支架,且倒筐移动支架上连接有抱夹药筐结构,所述抱夹药筐结构通过旋转夹紧方式将运输的载料药筐夹紧,抱夹药筐结构通过旋转动力装置进行转动对载料药筐进行倒料,且抱夹药筐结构底端还安装有倒料限位结构,所述倒料限位结构通过缓冲方式对抱夹药筐结构的转动进行限位,整个装置自动抱夹药筐,然后将药筐送到指定工位,继而将料倒入料仓,整个动作过程无人工参与,安全性和稳定性良好,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了成产过程中引入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包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倒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药包装领域普遍采用人工上料,人工将原料抬到工作平台上,再倒到包装机料仓里面,人工上料工作效率不高,容易污染原料,还有一定危险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倒料装置,整个动作过程无人工参与,安全性和稳定性良好,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了成产过程中引入的污染,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倒料装置,包括主机框架,所述主机框架上活动安装有倒筐移动支架,且倒筐移动支架上连接有抱夹药筐结构,所述抱夹药筐结构通过旋转夹紧方式将运输的载料药筐夹紧,抱夹药筐结构通过旋转动力装置进行转动对载料药筐进行倒料,且抱夹药筐结构底端还安装有倒料限位结构,所述倒料限位结构通过缓冲方式对抱夹药筐结构的转动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抱夹药筐结构包括连接在倒筐移动支架底端的药筐固定支架,所述药筐固定支架底端安装连接有两个摆臂支架,所述摆臂支架上通过轴承安装有摆臂轴,所述摆臂轴通过摆臂动力装置驱动,且摆臂轴上还安装有夹筐板,两个摆臂轴转动分别带动两个夹筐板相对转动将运输的载料药筐夹紧,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安装在药筐固定支架和倒筐移动支架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摆臂动力装置为摆动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动力装置为旋转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动力装置上还安装有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旋转动力装置是否复位到位。
进一步地,所述倒筐移动支架底端还安装有倒料限位传感器,所述倒料限位传感器用于检测药筐固定支架是否旋转到位。
进一步地,所述倒筐移动支架通过主机框架内壁两侧的两个导向轴进行滑动,且倒筐移动支架一端连接有穿过主机框架的拉杆气缸,拉杆气缸通过气压伸缩推动倒筐移动支架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倒料限位结构包括连接在倒筐移动支架底端的限位座板,所述限位座板一侧和底部均连接有限位固定板,两个限位固定板上均安装有油压缓冲器。
进一步地,所述油压缓冲器还可以为空气阻尼器。
用于运输物料的载料药筐通过输送机进行运输,且输送机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载料药筐是否就位的药筐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自动抱夹药筐,然后将药筐送到指定工位,继而将料倒入料仓,整个动作过程无人工参与,安全性和稳定性良好,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了成产过程中引入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抱夹药筐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倒料限位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2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