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针刀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2363.6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0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A61B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胡凯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体 锐刃 切割 回拉 针柄 超声引导 多功能针 屏幕上显示 软组织病变 精准定位 外侧设置 一端连接 针尖位置 针体前端 治疗效果 超声机 固定件 折弯处 病灶 刺伤 刀本 进针 清晰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针刀,包括针柄、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第一针体一端插入并固定于针柄内,第一针体和针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件,第一针体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针体,第二针体另一端外侧设置有回拉切割锐刃,第二针体另一端内侧设置有铲剥切割锐刃,第一针体与第二针体的针体折弯处角度呈120‑165度,第二针体前端部距离回拉切割锐刃0.5‑1cm处的外表面设置有超声引导区域。本发明的回拉切割锐刃和铲剥切割锐刃,适于普通软组织病变和“弹响指”的治疗,操作使用方便,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治疗效果佳;超声引导区域可以使针尖位置在超声机的屏幕上显示的更清晰,更加精准定位病灶,也能够使术者准确的判断进针情况以避免刺伤其他组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针刀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针刀。
背景技术
目前,针刀医学是朱汉章教授在解剖学和经络学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医学外科手术相关原理,在中医药学中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是中国医学对世界医学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针刀大小长度与针灸针相似,但其尖端为平刃,可进行切割松解操作,针刀既有中医针灸的效果,又有手术刀的特点,从中医角度,针刀可以舒筋活络,使风寒湿气排出,让气血经络运行通畅,作用于穴位,达到中医针灸调和阴阳,疏通经脉,调和脏腑、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刀治疗的适应症有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内科病、慢性病、美容等,经过医生多年的临床实践,针刀理论不断充实、完善,疗效不断提高。国内研究显示,针刀用于治疗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狭窄性腱鞘炎具有显著的优势。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属于祖国医学“筋痹’、‘伤筋”等范畴此病能在任何手指发生。俗称扳机指、弹响指。常见于手工劳动者,妇女居多,西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系肌腱在腱鞘内较长时间过度摩擦或反复损伤后,滑膜出现水肿,渗出增加、增厚等炎性变化,引起腱鞘管壁增厚、粘连或狭窄而形成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局部活动障碍,局部有压痛和硬结,严重时可产生弹响,患指屈而难伸直或伸直后而不能屈。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多手指一起发病,也有小孩患有先天性狭窄性腿鞘炎。该病治疗时,包括手法推拿、药物外敷、局部封闭、小针刀、手术切割等等都有不同的疗效,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特别在治疗器械上存在的问题,如使用小针刀治疗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时,主要是切开因慢性炎症刺激而增生肥厚引起狭窄、坎顿的腱鞘滑车,以解除对肌腱的粘连束缚,但由于针刀手术是在相对盲视下操作,如果术者解剖不熟悉或操作方法不当很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肌腱断裂、再次粘连、周围神经损伤和感染等。所以在小针刀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定点准确,做到条理清晰,治疗步骤明确。进刀时刀口线要始终与肌腱走行绝对一致绝不可偏斜刀口线,否则有可能切伤或切断肌腱;在横行剥离时针刀可达骨两侧边缘但不可刺入两侧的软组织中,以免损伤手指血管和神经。
现有的针刀柄部较短小,术者操作时只有拇食指捏着柄部做点刺,用力不均,针体部细小在做深部的治疗时,有时针体容易弯曲,容易造成误伤周围的组织,针刀口为一字平口,因为刀口较短,所以做松解治疗时,治疗的范围也较小,只能做上下提插松解,左右分离时有明显的劣势。对增厚的粘连肌腱松解与分离均不能彻底,并且治疗时进针的深度不容易把握,更容易损伤肌腱,容易造成肌腱断裂。因此针刀上的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针刀,可有效解决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用刀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针刀,包括针柄、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一端插入并固定于针柄内,所述第一针体和针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件,所述第一针体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针体,所述第二针体另一端外侧设置有回拉切割锐刃,第二针体另一端内侧设置有铲剥切割锐刃,所述回拉切割锐刃的刀刃为弧形刀刃,所述第一针体与第二针体的针体折弯处角度呈120-165度,所述第二针体前端部距离回拉切割锐刃0.5-1cm处的外表面设置有超声引导区域。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针体的直径从针柄端至针体折弯处端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针体的直径从针体折弯处端至回拉切割锐刃端逐渐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2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使用肛肠弹力线套扎器用负压器
- 下一篇:一种取脂肪手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