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5472.7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5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丁幽咪;韩俊杰;丁芳;邱波;葛阳春;冯开来;郦航宇;房巍;张鑫锋;吴勇;方鹏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涛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建筑 墙体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平面外支撑;在原墙体和原木立柱之间设置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的两端分别穿过原墙体远离原木立柱一侧和原木立柱远离原墙体一侧;S2,原墙体点型加固;在原墙体上开设填充槽,填充槽贯通原墙体厚度设置,且填充槽均布于原墙体表面;在填充槽内放置预埋筋并浇筑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填充块。本发明在原墙体和原木立柱之间拉设对拉螺栓,将原墙体上受到的作用力传递给原木立柱,从而提高原墙体的抗倾覆能力;在原墙体上开设填充槽,然后布置预埋筋并浇筑细石混凝土,从而提高原墙体整体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加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国,很多古镇都保留着一些古建筑。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需要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
然而,一些古建筑由于使用年限较久、土地施工等原因,出现了侧倾、裂缝等强度问题。如今,古建筑的加固也成为了建筑师们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需要提供一种施工方案,能够对侧倾的古建筑墙体进行加固,从而延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能够提高古建筑墙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倾覆强度,从而延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平面外支撑
在原墙体和原木立柱之间设置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的两端分别穿过原墙体远离原木立柱一侧和原木立柱远离原墙体一侧;
S2,原墙体点型加固
在原墙体上开设填充槽,填充槽贯通原墙体厚度设置,且填充槽均布于原墙体表面;在填充槽内放置预埋筋并浇筑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填充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对拉螺栓将原墙体和原木立柱的受力结合为一体,使得原墙体上受到的作用力能够通过对拉螺栓传递到原木立柱上,从而提高了原墙体的抗倾覆强度。
由于原墙体在长期使用后的强度会下降,在原墙体上开设填充槽,在填充槽内布置预埋筋并浇筑细石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而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从而提高了原墙体的整体强度,并且能够对原墙体表面产生的裂缝或者破碎的部位进行填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墙体采用空斗墙的砌筑方法砌筑形成,且原墙体包括侧砌的斗砖和丁砖以及平砌的眠砖;所述斗砖和丁砖之间围绕形成有空腔;在所述S2的原墙体点型加固中,选择原墙体朝向原木立柱一侧的斗砖,使得空腔朝向原木立柱的一侧开口并形成填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古建筑的墙体为了提高整体强度达到隔热等效果,同时减少砖块等材料的使用,通常会采用空斗墙的砌筑方法进行砌筑。本发明中的原墙体采用有眠空斗墙的砌筑方法,有眠空斗墙每隔1-3皮斗砖砌一皮眠砖,分别称为一眠一斗,一眠二斗,一眠三斗,其中一皮斗砖中含有贯通原墙体厚度设置的丁砖。而为了强度等方面进行考虑,通常采用一眠一斗的砌筑方式。
眠砖是面积较大的侧面呈水平进行砌筑,而斗砖则是面积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间的侧面呈水平进行砌筑,且同一皮中两块斗砖和两块丁砖依次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空腔,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是一皮眠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54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H型钢加固混凝土楼板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烟囱拆除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