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震刀杆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7890.6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2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B23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阳光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1 | 代理人: | 赵飞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 ||
1.一种抗震刀杆,包括刀头(1)和杆体(2),所述刀头(1)与所述杆体(2)螺纹连接,所述刀头(1)和所述杆体(2)内部形成腔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0)的内部设有上减震块(3)、下减震块(4)、若干个上蝶形弹簧(5)、压缩弹簧(6)和若干个下蝶形弹簧(7),若干个上蝶形弹簧(5)层叠套设在所述上减震块(3)的上端的上限位柱(31)上、且位于所述上减震块(3)的第一柱部(32)的上端面与所述腔体(10)的顶壁之间,若干个下蝶形弹簧(7)层叠套设在所述下减震块(4)的下端的下限位柱(41)上、且位于所述下减震块(4)的第二柱部(42)的下端面与所述腔体(10)的底壁之间,所述压缩弹簧(6)设置在所述上减震块(3)的第一柱部(32)与所述下减震块(4)的第二柱部(42)之间,且所述压缩弹簧(6)的上部套设在所述上减震块(3)的下部的限位凸台(33)上,所述压缩弹簧(6)的下部套设在所述下减震块(4)的上部的伸缩套(43)上,所述上减震块(3)的下部的伸缩杆(34)活动设置在所述伸缩套(4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0)的内部还设有一对减震环(8),所述减震环(8)包括底架(81)和若干个橡胶塞头(82),一个所述减震环(8)的底架(81)的环形板部(811)设置在若干个上蝶形弹簧(5)中位于最下方的上蝶形弹簧(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柱部(32)的上端之间,另一个所述减震环(8)的环形板部(811)设置在第二柱部(42)的下端与若干个下蝶形弹簧(7)中位于最上方的下蝶形弹簧(7)的上端之间,所述环形板部(811)的外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L型板部(812),所述L型板部(812)的延伸部(8121)连接在所述环形板部(811)的外周上,所述L型板部(812)的弯折部(8122)连接在所述延伸部(8121)的外端、并沿所述环形板部(811)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橡胶塞头(82)的塞柱部(821)安装在所述弯折部(8122)的塞孔(81221)内,所述橡胶塞头(82)的压头部(822)抵触在所述腔体(10)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0)的内部还设有一对减震垫圈(9),一个减震垫圈(9)设置在所述第一柱部(32)的下端与所述压缩弹簧(6)的上端之间,另一个减震垫圈(9)设置在所述第二柱部(42)的上端与所述压缩弹簧(6)的下端之间,一对减震垫圈(9)的外周均抵触在所述腔体(10)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圈(9)具有基环部(91)、上弯环形撑臂(92)和下弯环形撑臂(93),所述上弯环形撑臂(92)和所述下弯环形撑臂(93)对称设置在所述基环部(91)的外周上,所述上弯环形撑臂(92)的外周抵触在所述腔体(10)的内壁上,所述下弯环形撑臂(93)的外周抵触在所述腔体(10)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块(3)的内部设有第一流道(35),所述下减震块(4)的内部设有第二流道(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块(3)设置在所述腔体(10)的上部,所述下减震块(4)设置在所述腔体(10)的下部,所述压缩弹簧(6)设置在所述腔体(10)的中部,且所述压缩弹簧(6)位于所述上减震块(3)与所述下减震块(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环形撑臂(92)的外周面和所述下弯环形撑臂(93)的外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环形凹坑(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78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