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棱线锐化的模具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96899.5 | 申请日: | 2018-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6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乔晓勇;苏飞宇;李恒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24 | 分类号: | B23P15/24;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覆盖 棱线 锐化 模具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棱线锐化的模具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锐棱线(棱线凸模采用零圆角处理)的模具,锐棱线的模具采用GGG70L以上的球铁铸件,材料热处理后的硬度达到56HRC以上,而且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机床转速必须在10000转/分钟以上;2)采用A面如下的精加工方法,半精加工前进行激光热处理,热处理范围为棱线两侧10mm,硬度达到56HRC以上,加工方向平行于棱线方向,加工步距0.7mm,加工余量0.1m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热处理和非热处理区域因为硬度变化出现的加工台阶问题,保证棱线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外覆盖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棱线锐化的模具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车型的圆角一般控制在弦长4.5mm,圆角R6以上,不符合现代车型感知质量提升要求,需要对外观棱线进行锐化处理.棱线锐化程度受到。《乘用车外部凸出物法规》GB11566-2009定义外表面:车辆覆盖件的可见表面,包括发动机罩、行李箱盖、车门、翼子板、车顶、照明及灯光信号装置和可见的加强筋等车身外表面不应有任何朝外的尖锐零件,车身外表面凸出零件的圆角半径不应小于2.5mm。这一要求不适用于凸出车身外表面不到1.5mm的零件以及凸出车身外表面1.5mm以上、5mm以下但零件朝外的部分是圆滑的零件。特殊要求5.9项外凸钣金件的要求中描述:车身板件上加强筋的圆角半径允许小于2.5mm.棱线锐化的极限就是凸模做成零角,现有的模具加工方法如下:
下模将棱线凸圆角去掉,将凸圆角两侧的型面法向延长,两侧面相交裁剪成尖角。再将棱线两侧10MM宽型面沿棱线方向偏置0.1MM(避免用于半精加工前操作过切保护),再有10MM宽的与原始面过渡的区域。做好的型面用于型面粗加工,半精加工。半精加工后对凸模棱线两侧进行激光热处理。2、将凸圆角其中一侧的型面法向延长,比两侧面交线长5-10MM,两端与周围面过渡顺滑,做好的面用于此侧型面精加工,走刀需垂直棱线单向走刀,步进为0.3MM圆弧进出刀以免伤及其他型面,另一侧用相同方法加工。3、上模将棱线凹圆角去掉,沿两侧型面法向延伸成尖角,两端与周围型面过渡顺滑,用于型面粗加工半精精铣加工到位。用两侧型面法向延伸相交线加工上模棱线让空程序。用五轴联动方式加工开槽,刀具为直径 0.4的菱形刀,深度为0.4MM。加工完成之后,热处理区域和非热处理区域有明显的台阶.必须经过油石手工推光,很容易破坏A面造成零件表面缺陷。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棱线锐化的模具制造方法,以解决热处理和非热处理区域因为硬度变化出现的加工台阶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棱线锐化的模具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棱线锐化的模具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锐棱线(棱线凸模采用零圆角处理)的模具,锐棱线的模具采用 GGG70L以上的球铁铸件,材料热处理后的硬度达到56HRC以上,而且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机床转速必须在10000转/分钟以上;
2)采用A面如下的精加工方法,半精加工前进行激光热处理,热处理范围为棱线两侧10mm,硬度达到56HRC以上,加工方向平行于棱线方向,加工步距0.7mm,加工余量0.1mm;
3)开始进行精加工,加工方向平行于棱线方向,加工步距0.5mm,加工余量0.05mm;
4)对需要对棱线进行锐化的区域开始加工,棱线圆角两侧延伸达到交点,在交点两侧模面区域增加锐棱加工辅助面,两侧均采用:加工棱线步距 0.3mm,加工余量0.02mm,加工方向为垂直棱线方向,加工完成之后形成尖角;
5)最后,进行镜面精加工,在棱线尖点两侧0.1mm建立辅助面空开第4步形成的尖角,精加工方向平行于棱线方向,加工步距0.2mm,加工余量为0,加工粗糙度控制在Ra0.2um以下,加工精度在+-0.02mm以下,至此凸模加工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68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防止化工容器喷嘴腐蚀开裂的方法
- 下一篇:自动折料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