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水、沙的智能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4548.0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1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钟睿;欧彦兵;王德兵;韩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5 | 分类号: | B01D17/025;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水、沙的智能分离装置,包括储油容器,所述储油容器的内腔由竖直的过滤网分隔成为沉沙腔和油水分离腔,所述储油容器上设置有与沉沙腔相通的进料口,沉沙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沙口,所述排沙口连接有排沙泵,排沙口的上方设置有泥沙深度检测机构;油水分离腔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度传感器,且排水口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排水口的上方设置有排油口,所述排油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度传感器,且排油口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泥沙深度检测机构、排沙泵、第一密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密度传感器和第二电磁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本装置分离效果良好,实现自动化运行,人力投入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分离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水、沙的智能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中,一些大型设备(如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都需要带油工作,在设备出现事故时,需要将油排放至油坑当中,再由油坑通过排油管道进入储油池。在排油过程中,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如大气降水、风沙等),流入储油池中的往往是油水混合物或者油水沙混合物。尤其是西北部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地表干燥,在与大气流动的相互作用下,地表上颗粒较小、质量较轻的物质被风裹挟和搬运,导致空气中含沙量较高,严重时甚至发生沙尘暴。基于此类风沙气候,对工业中带油设备的排油储油造成一定影响,即设备排油中混合大量的沙粒;此外,大气降水等因素又会导致设备排油中混合有水。因此设备排油经油坑流入排油管道的“油”普遍为油、水、沙的三相混合物。为更好的对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分类处理,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离。
目前常用静置分层的方法在储油池中进行油水沙的分离,再定期对储油池中静置于底层的泥沙进行清掏。但风沙中的沙粒普遍具有粒径小,质量轻的特点,采用传统的静置沉淀方式不仅沉淀时间长,沉淀效果不理想,导致最后排入雨水管道的水中仍然含有大量沙粒,而且定期的人工清掏也耗费人力。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工业设备管理趋于无人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开发一种分离效果良好又减小人力投入的油水沙分离装置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效果良好又减小人力投入的油、水、沙的智能分离装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油、水、沙的智能分离装置,包括储油容器,所述储油容器的内腔由竖直的过滤网分隔成为沉沙腔和油水分离腔,所述储油容器上设置有与沉沙腔相通的进料口,沉沙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沙口,所述排沙口连接有排沙泵,排沙口的上方设置有泥沙深度检测机构;油水分离腔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度传感器,且排水口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排水口的上方设置有排油口,所述排油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度传感器,且排油口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泥沙深度检测机构、排沙泵、第一密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密度传感器和第二电磁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泥沙深度检测机构包括位于沉沙腔一侧的感光器以及位于沉沙腔另一侧的光源发射器,所述感光器能够接收光源发射器发出的水平光,所述感光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均包括上电极板、下电极板、弹性管和浮力板,所述弹性管为多根且竖直设置,弹性管的内部填充有氯化钾溶液,弹性管的顶部设置有上导电线,底部设置有下导电线,上导电线和下导电线的一端均伸入弹性管内并与氯化钾溶液接触,且上导电线与上电极板相连,下导电线与下电极板相连,所述浮力板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浮力板通过拉线与下电极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管为橡胶管。
进一步地,所述浮力板为镀锌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沉沙腔和油水分离腔的顶部均设置有液位检测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绕线基座和导线,所述绕线基座包括连接柱和两根绕线柱,连接柱和两根绕线柱组成凹形分布,所述导线按相同的环绕方向依次缠绕两根绕线柱并在两根绕线柱外形成线圈,绕线基座的下方设置有浮槽,所述浮槽内设置有感应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4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撬装式无油压缩空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静置式油水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