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非线性阻抗的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雷电损伤的多因素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88145.5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1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姚学玲;孙晋茹;陈景亮;许雯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71004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碳纤维 复合材料 非线性 阻抗 多重 连续 雷电 分量 作用 损伤 因素 评估 方法 | ||
1.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非线性阻抗的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雷电损伤的多因素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含雷电流A、B、C和D分量的多重连续雷电流的幅值、上升速率、电荷转移量、比能量以及作用间隙距离作为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的影响因素,并且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特性,最终获得雷电流分量的各种影响因素与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面积、损伤深度的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面积、损伤深度的多因素综合评估模型,获得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面积、损伤深度的多影响因素的影响因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配方、工艺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得多重连续时序雷电流分量中各非破坏性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阻抗特性,并外推获得多重雷电流分量的电流测试点处的阻抗值;
步骤二、在作用间隙距离一定的情况下,施加单一雷电流分量、两重雷电流分量、三重雷电流分量、四重雷电流分量、……、多重雷电流分量不同模组的多重连续时序雷电流分量,获得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面积、损伤深度的实验数据样本;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所得到的实验数据样本,建立多重连续时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深度与损伤面积的评估模型,获得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深度、损伤面积与多重雷电流分量的峰值、上升速率、转移电荷量、比能量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动态阻抗之间的相关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而获得考虑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非线性阻抗特性的影响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如下步骤:
2.1)建立包含雷电流A、B、C和D分量的多重连续雷电流发生回路;
2.2)固定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测试的作用间隙距离,间隙距离在1-10mm之内选定;
2.3)设置多重连续雷电流试验中各雷电流分量的试验参数,每个雷电流分量至少设置3个试验电流点,雷电流A分量的电流范围在20-100kA以内设置;雷电流B分量的电流范围在0.2-1kA以内设置;雷电流C分量的电流范围在100-400A以内设置;雷电流D分量的电流范围在10-50kA范围内设置;
2.4)进行破坏性雷电流A分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试验,电流测试点为IA1、IA2和IA3,并用C/B扫描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雷电损伤面积SA1、SA2和SA3和损伤深度DA1、DA2和DA3;
2.5)进行多重连续雷电流A+B分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试验,电流测试点为雷电流A分量IA1、IA2、IA3后续雷电流B分量IB1、IB2和IB3,并用C/B扫描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雷电损伤面积SAB1、SAB2和SAB3和损伤深度DAB1、DAB2和DAB3;
2.6)进行多重连续雷电流A+B+C分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试验,电流测试点为雷电流A分量IA1、IA2、IA3后续雷电流B分量IB1、IB2和IB3,再后续雷电流C分量IC1、IC2和IC3,并用C/B扫描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雷电损伤面积SABC1、SABC2和SABC3和损伤深度DABC1、DABC2和DABC3;
2.7)进行多重连续雷电流A+B+C+D分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试验,电流测试点为雷电流A分量IA1、IA2、IA3后续雷电流B分量IB1、IB2和IB3,再后续雷电流C分量IC1、IC2和IC3和雷电流D分量ID1、ID2和ID3,并用C/B扫描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雷电损伤面积SABCD1、SABCD2和SABCD3和损伤深度DABCD1、DABCD2和DABCD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814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