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3634.3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5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裕;泽村和也;村尾洋辅;平井正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7/04 | 分类号: | B66B7/04;B66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日本国神奈川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装置 | ||
本发明的主动减振装置不需要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惯性传感器就能够以低价的构成高精度地抑制减振对象的振动。一实施方式的主动减振装置具备:车轮(41),该车轮经由弹性体而被支承于基座(45),该基座被安装于减振对象;电磁致动器(43),该电磁致动器对基座(45)与车轮(41)的间隔进行调整;以及控制器(63),该控制器通过在行驶时车轮(41)受到的行驶面的变动而检测在电磁致动器(43)中产生的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推定减振对象的运动,并且基于推定结果在对所述减振对象的运动进行减振的方向上驱动电磁致动器(43)。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8-026079(申请日:2018年2月16日)作为基础,基于该申请享受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通常使用于车辆的主动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电梯的高速化,抑制乘用轿厢的行驶中的振动(水平振动)的技术的重要性变高。在行驶中产生的振动的最大原因在于导轨的微小挠曲。即,在乘用轿厢沿着导轨行驶时,当在原本具有微小的挠曲的导轨上高速行驶时,强制位移作用在乘用轿厢上,从而在水平上振动。
因此,提出了主动地抑制乘用轿厢的振动的主动辊引导件的技术。主动辊引导件在乘用轿厢的上下与轨道抵接地设置。在乘用轿厢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并且基于在行驶中通过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振动对辊引导件的致动器进行反馈控制,从而主动地控制乘用轿厢的振动。
发明内容
通常,在包含上述主动辊引导件,并且主动地抑制减振对象的振动的系统中,为了检测出减振对象的振动,需要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惯性传感器。
在此,将1~2G左右的振动作为检测对象来设计通常使用的低成本的MEMS(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加速度传感器。因此,在MEMS加速度传感器中,不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电梯的微振动,并且也难以进行使用有该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减振控制。另一方面,如伺服型加速度传感器那样精度较高的加速度传感器是高价的,在为了提高减振性能而使用多个的情况下,作为减振系统的成本大幅增加并不实用。
进一步,在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在根据加速度求出位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积分。因此,由运算导致的误差容易积累,另外,响应性也较差。因此,要求不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惯性传感器就能进行减振控制。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这样一种主动减振装置,其不需要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惯性传感器就能够以低价的构成高精度地抑制减振对象的振动。
一实施方式的主动减振装置具备:车轮,该车轮经由弹性体而被支承于基座,该基座被安装于减振对象;电磁致动器,该电磁致动器对所述基座与所述车轮的间隔进行调整;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在行驶时所述车轮受到的行驶面的变动而检测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产生的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推定所述减振对象的运动,并且基于该推定结果在对所述减振对象的运动进行减振的方向上驱动所述电磁致动器。
根据上述构成的主动减振装置,不需要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惯性传感器,就能够以低价的构成高精度地抑制减振对象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机械悬架的构成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天棚阻尼器的构成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的主动悬架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无传感器主动悬架的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磁致动器的等价电路的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无传感器主动悬架中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电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电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3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