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2764.5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6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李海阳;魏川清;帅剑云;张立德;张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高瑞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蒸汽发生器 冷却剂 液换热 次侧 反应堆余热 导出 排出系统 下行过程 温度降 余热排出系统 安全性能 上行过程 排出 | ||
1.一种基于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反应堆余热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下行过程步骤(A)和/或上行过程步骤(B),
在所述反应堆下行过程时,所述下行过程步骤包括:
A1、一回路冷却剂的平均温度为第一温度时,所述一回路冷却剂通过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并通过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进行汽-液换热将热量导出,以将所述一回路冷却剂的温度从第一温度降至第二温度;
A2、所述一回路冷却剂的平均温度为第二温度时,所述一回路冷却剂通过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并通过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进行液-液换热将热量导出,以将所述一回路冷却剂的温度从第二温度降至第三温度;
在所述反应堆上行过程时,所述上行过程步骤包括:
B1、一回路冷却剂的平均温度为第二温度时,所述一回路冷却剂通过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并通过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进行液-液换热以加热二回路冷却剂;
B2、所述一回路冷却剂在所述反应堆的堆芯内加热升至第一温度,所述一回路冷却剂通过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并通过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进行汽-液换热以加热二回路冷却剂产生蒸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反应堆余热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中,所述第一温度为291℃~310℃;
所述第二温度为150℃~180℃;
所述第三温度为1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反应堆余热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A1.1、反应堆一回路中的所述一回路冷却剂经所述反应堆的堆芯加热至所述第一温度并进入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
A1.2、向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通入二回路冷却剂,使其与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的所述一回路冷却剂进行热交换形成蒸汽,并控制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的出口蒸汽压力,降低所述一回路冷却剂的温度至所述第二温度;
所述A2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A2.1、处于第二温度的所述一回路冷却剂再次经所述反应堆一回路带出所述反应堆的堆芯的热量后,再次通入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
A2.2、继续向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通入二回路冷却剂,使其与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的所述一回路冷却剂进行热交换形成高温水体并输出,所述一回路冷却剂经热交换后温度降至所述第三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反应堆余热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1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B1.1、反应堆一回路的一回路冷却剂经所述反应堆的堆芯加热至第二温度并进入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
B1.2、向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通入所述二回路冷却剂,使其与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的所述一回路冷却剂进行热交换形成高温水体并输出;
所述B2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B2.1、所述一回路冷却剂在所述反应堆的堆芯内加热升至第一温度,进入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
B2.2、向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通入二回路冷却剂,使其与所述一次侧的所述一回路冷却剂进行热交换形成蒸汽,并控制所述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的出口蒸汽压力,输出蒸汽做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反应堆余热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1.2步骤中,所述蒸汽的出口压力为3.0~15.5MPa;
在所述A2.2步骤中,所述反应堆二回路的压力为3.0~10MP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反应堆余热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2.2步骤中,所述蒸汽的出口压力为3.0~15.5MPa;
在所述B1.2步骤中,所述反应堆二回路的压力为3.0~1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27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池式低温供热堆控制棒导向筒结构
- 下一篇:移动式远距离冷冻检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