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茶叶γ氨基酸含量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1201.6 | 申请日: | 201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0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敬;刘安荣;刘洪波;王振杰;黄宗历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贵福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4000 贵州省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有机肥 制备 氨基酸 食用菌废菌棒 氨基丁酸 茶叶品质 动物粪便 喷浆干燥 气体产生 厌氧发酵 沼气池 研磨 茶树 富含 绿茶 废弃物 施肥 | ||
本发明涉及改善茶叶品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茶叶γ氨基酸含量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经过将食用菌废菌棒、动物粪便以及茶叶废弃物混合,并在沼气池中厌氧发酵至无气体产生为止,并将其作为原料研磨,喷浆干燥而成有机肥,使得将其对茶树施肥,有效提高了茶叶产量,并且改善了茶叶的品质,使得制备出来的绿茶中富含γ氨基丁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善茶叶品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茶叶γ氨基酸含量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废菌棒是在食用菌采摘之后残留下来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木屑、麸皮、菌丝残留体等有机质成分;目前,对于食用菌废菌棒的处理方式是:将废菌棒作为原料制备燃料,将废菌棒作为出菇过程的二次利用,将废菌棒用于生产饲料或肥料;尤其是将废菌棒作为原料制备肥料,得到了较快的研究和发展,使得食用菌生产产业产生的废菌棒得到了快速处理;可是,现有技术中,对于食用菌废菌棒利用过程中,对于废菌棒主要停留在废菌棒的营养回收利用层面,导致对食用菌废菌棒的功能研究不够充分,促使在制备食用菌废菌棒为原料制备农作物、经济作物等专用肥的过程中,其处理方式,原料选取等配制不合理,造成难以被作物充分利用,而且功效不全面、不理想。
γ氨基酸,即γ氨基丁酸,具有显著降血压、改善肝功能的保健功效,提高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已经成为国内外研发的热点,例如:现有技术中,有针对茶树种植过程中,对茶树采取遮阴95%左右的遮阴网遮阴处理,使得种植获得的茶叶经过加工处理,达到改善γ氨基酸含量的目的。可见,现有技术中,是针对茶树生长光照环境的变化来实现对茶叶中γ氨基酸含量改善研究的;而对于茶树种植过程中,需要对茶树进行营养补充并施肥处理,达到改善茶树生长态势的目的,可是,现有技术中,并未有关于对茶树生长过程中,经过有机肥的施肥处理,使得茶树上生长的茶叶品质得到改善,在经过加工处理之后,能够有效改善其γ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文献报道。
鉴于此,本研究者结合在对茶树生长用专用有机肥研究过程中,针对茶叶产量以及茶叶品质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得出能够改善茶叶γ氨基酸含量的有机肥,为茶叶种植品质改善过程用肥提供了新思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茶叶γ氨基酸含量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提高茶叶γ氨基酸含量的有机肥制备方法,将食用菌废菌棒与茶叶废弃物等质量混合,送入粉碎机粉碎成颗粒度≤10mm的碎屑;将碎屑与动物粪便按照质量比为1:0.2-0.5混合成混合物,送入沼气池中,加水淹没混合物1cm深,浸泡2-5天,密封发酵至不再产生气体,得浆液;将浆液送入研磨机中研磨,过50-200目筛,喷浆干燥,即得。
所述的碎屑,与动物粪便质量比为1:0.3。
所述的送入沼气池,在送入之前,还向混合物中拌入有占混合物质量3-5%的增效剂;所述的增效剂是枯草芽孢杆菌与苦楝树叶粉末按照质量比为1:150-350混合而成。
所述的增效剂是枯草芽孢杆菌与苦楝树叶粉末按照质量比为1:270混合而成。
所述的增效剂,在拌入之后,加水浸润混合物之后,在25-30℃下堆放处理5-7天,再转入沼气池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创造将制备得到的有机肥用于对茶树林进行追肥施肥处理,每年的2月、9月各施肥一次,按照每亩施肥130kg;施肥处理过程采取距离茶树3-5cm沟施填埋的方式。在本发明创造过程中,对于种植出来的茶叶进行绿茶加工方法是经过茶青采摘、茶青预处理(摊晾)、杀青、烘干步骤而成;在处理过程中,参照现有技术中的绿茶生产工艺进行,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10613782.X中公开的技术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贵福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贵福生态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12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