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9108.1 | 申请日: | 201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0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田茂果;夏海军;吉昌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精信汽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蔡冬彦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冷却板 换热区 折流 新能源汽车 进液区 连通 冷却液腔 出液端 出液口 进液端 进液口 电池冷却 控制逻辑 毛细流道 通用部件 冷却液 主隔条 减小 分隔 加热 温差 冷却 零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板,包括外壳,该外壳的一侧外缘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冷却液腔室,所述冷却液腔室由主隔条分隔为集流进液区和折流换热区,所述集流进液区的宽度小于折流换热区的宽度,该集流进液区的进液端与进液口连通,出液端与折流换热区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折流换热区的出液端与出液口连通,在所述折流换热区中设置有多条毛细流道。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板,能够使冷却液更加均匀地分布在电池冷却板中,减小电池冷却板各部分的温差,并且,电池冷却板能够作为加热或冷却的通用部件,减少了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数量,简化了控制逻辑,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板。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的影响相对传统汽车更小,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逐步严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新能源车的电力由车载的动力电池存储提供,动力电池要求具备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动力电池不仅在能源转换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会直接影响电池的稳定性,而且环境温度过低也会影响电池电力的转换,导致续航里程过低。因此,对于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对于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冷却通常采用风冷和水冷散热的方式,采用风冷散热的方式虽然成本低廉,但是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在高温条件下散热效果不理想,而传统的水冷散热的方式通常采用电池冷却板,但是由于电池冷却板内部空间狭窄,导致冷却液不能均匀地充斥电池冷却板,使电池冷却板各部分温差较大,对动力电池的冷却效果不佳。因此,应运而生了一种内部布置有导流筋条的电池冷却板(请参见中国专利CN207021362U),以增大冷却液的覆盖面积,提高热交换的效果。但是,这种电池冷却板不仅导流筋条布置过于简单,未考虑流体动力的影响,导致各个流道的流量和流速差别很大,电池冷却板各部分的温差依然很大,而且冷却液在电池冷却板的内部流动使从电池冷却板的一边缓慢地流动到另外一边,特别是在仅仅离出液口越近,冷却液的换热效果越差,也导致了电池冷却板各部分的温差大。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加热通常采用电加热或水暖加热的方式,目前,无论是电加热还是水暖加热,都需要单独设计一套加热系统,导致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不仅部件繁多,而且控制逻辑复杂,可靠性不佳。
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电池冷却板各部分温差大,对动力电池的冷却效果不佳,同时不能兼容作为电池加热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板,包括外壳,该外壳的一侧外缘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冷却液腔室,其要点在于:所述冷却液腔室由主隔条分隔为集流进液区和折流换热区,所述集流进液区的宽度小于折流换热区的宽度,该集流进液区的进液端与进液口连通,出液端与折流换热区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折流换热区的出液端与出液口连通,在所述折流换热区中设置有多条毛细流道,当冷却液从集流进液区进入折流换热区后,能够分散地流动到各条毛细流道中,并从出液口流出。
采用以上结构,动力电池无论是需要加热还是需要冷却,冷却液能够通过近似呈线性通道的集流进液区,从进液口的这一条侧边被引向与其相对的另一侧边,快速地流经整个电池冷却板,实现对电池冷却板进行整体预热或预冷却的功能,有利于减小电池冷却板的温差,平衡电池冷却板各部分的换热能力,冷却液再通过在折流换热区的毛细流道中流动,均匀地分布在冷却液腔室中,大幅减小电池冷却板的温差;同时,冷却液既可以是热水,又可以是冷水,使电池冷却板既可以做冷却器,又可作为加热器,能够作为加热或冷却的通用部件,减少了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数量,简化了控制逻辑,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精信汽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精信汽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91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