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通量测量血液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直接质谱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8979.1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万宁波;花磊;蒋吉春;李函蔚;何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G01N1/2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毛薇;李馨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通量 测量 血液 挥发性 有机物 直接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一种用于高通量测量血液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直接质谱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盛放待测样品液的样品瓶、水浴锅和搅拌磁子,样品瓶置于水浴锅内,搅拌磁子置于样品瓶内;样品瓶匹配有中心开孔的瓶盖,不锈钢垫片卡合固定在瓶盖内侧,不锈钢垫片上设置有载气管插孔和样品气管插孔,二者均在瓶盖的中心开孔范围内。载气管一端与载气气源相连,另一端进入到样品瓶内部,样品气管一端连接样品气管插孔,另一端通过三通连接质谱仪器和尾气管。本发明克服鼓泡吹扫进样质谱法测定血液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时易产生大量泡沫造成仪器污染的问题,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快速,全程不到10min,实现快速、高通量检测血液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液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领域,涉及质谱进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通量测量血液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直接质谱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Cs)指常温下易于挥发的有机物,众所周知的包括甲醛、苯、二氯甲烷、三氯乙烯等,他们大部分具有生物毒性,毒性主要表现在可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有些VOCs甚至还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可能诱发多种潜在的慢性病,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评估人体血液中VOCs,可能在基体上更接近某个或某些靶组织中VOCs的真实水平,从而得到更完整的数据,因此,血液中VOCs的水平是评价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分析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血液是一个复杂的基体,在测定全血中VOCs时,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顶空法、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吹扫捕集法和加热蒸发等。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顶空法简单、省时、易于操作,但富集效果不好,灵敏度较低;固相萃取法操作也较简单,需要溶剂量少,但步骤繁琐,易造成分析物流失,重现性较差;固相微萃取法具有高效、对样本破坏性小等优势,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可对挥发性组分进行快速分析,但也存在萃取纤维不能反复使用,实验成本较高,同时仪器普及率低,不适合开展大规模生物样品检测等缺陷;由于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成分,用吹扫捕集法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容易造成仪器污染,在血样中加入消泡剂虽然能解决样品易产生泡沫的问题,同时也容易造成样品污染;加热蒸发使其变成气态的形式可能会改变样品的原始状态,破坏样品结构。因此,研发一种用于高通量检测血液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直接检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高通量质谱技术以可直接获得样品的分子量信息,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通用性好等优势,在高通量检测领域得到广泛认可,获得飞速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通量测量血液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直接质谱检测装置,为了克服鼓泡吹扫进样质谱法测定血液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时易产生大量泡沫造成仪器污染的问题,本发明采用顶空吹扫进样方式,利用干净空气吹扫液面,携带液体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挥发致顶空气体中,然后随着气流被载带至质谱仪器进行分析检测。分析结束后继续利用吹扫气将残留的样品吹出仪器,为下一个测试循环做准备。实现了血液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快速高通量分析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高通量测量血液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直接质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盛放待测样品液的样品瓶1、水浴锅6和搅拌磁子7,样品瓶1置于水浴锅6内,搅拌磁子7置于样品瓶1内用于搅拌待测样品液;
所述的样品瓶1匹配有瓶盖5,瓶盖5的中心开孔,不锈钢垫片3卡合固定在中心开孔的瓶盖5内侧,样品瓶1瓶口配置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圈2;
所述的不锈钢垫片3上设置有载气管插孔,载气管10一端与载气气源相连,另一端通过不锈钢垫片3上设置的载气管插孔进入到样品瓶1内部;同时不锈钢垫片3上设置有样品气管插孔,样品气管9一端连接样品气管插孔,另一端通过三通连接质谱仪器8和尾气管11;所述的不锈钢垫片3上的载气管插孔和样品气管插孔均在瓶盖5的中心开孔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样品气管9一端通过样品气管接头4连接不锈钢垫片3上的样品气管插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89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