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继网络及其配网方法和装置、家用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7984.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6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霍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30;H04W4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继 网络 及其 方法 装置 家用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中继网络及其配网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在多家电组成的网络中进行动态布网切换的技术问题,使目标设备能够与目标中继模块相连,从而优化目标设备的网络速度,具体地,在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当前中继模块连接时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下一个中继模块相连;将所述当前中继模块和所述下一个中继模块与所述目标设备连接时信号强度高的中继模块作为目标中继模块;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目标中继模块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中继网络及其配网方法和装置、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网络接入端的覆盖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已经能够兼顾更多的职能。目前,尚未有能够承担wifi扩展的家用电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在多家电组成的网络中进行动态布网切换的技术问题,使目标设备能够与目标中继模块相连,从而优化目标设备的网络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的配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当前中继模块连接时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下一个中继模块相连;将所述当前中继模块和所述下一个中继模块与所述目标设备连接时信号强度高的中继模块作为目标中继模块;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目标中继模块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下一个中继模块相连,还包括:控制下一个中继模块开启中继功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接入地址和与所述当前中继模块连接时的信号强度发送至所述下一个中继模块;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当前中继模块断开连接,并在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下一个中继模块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下一个中继模块相连之前,还包括:从所述目标设备未连接过的中继模块中,选取一个中继模块作为所述下一个中继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下一个中继模块连接,还包括:控制所述下一中继模块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入网请求,其中,所述入网请求包括配网信息;如果所述配网信息与所述下一个中继模块的配网信息一致,则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下一个中继模块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将所述当前中继模块和所述下一个中继模块与所述目标设备连接时信号强度高的中继模块作为目标中继模块之前,还包括:识别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下一个中继模块是否连接成功;如果成功,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当前中继模块和所述下一个中继模块连接时信号强度高的中继模块作为目标中继模块;如果不成功,则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当前中继模块保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目标设备与当前中继模块连接时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当前中继模块保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在目标设备与当前中继模块连接是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通过对目标中继模块的识别使目标设备能够与信号强度最优的中继模块相连,以及在目标设备与当前中继模块连接是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目标设备保持与当前中继模块相连,实现在控制目标设备通过与中继模块的动态切换来选择最优的目标中继模块,从而有效保障目标设备的网络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的配网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79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