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以及制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7035.2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5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廖四清;曾令华;王小龙;区永东;杨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3/00 | 分类号: | F04C23/00;F04C28/18;F04C28/24;F04C29/04;F04C29/12;F25B13/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28303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以及 制冷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以及制冷系统,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变容结构。通过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变容结构配合,可以控制压缩机运行单级压缩模式或双级压缩带中间冷却模式,并且随着压缩模式的切换,压缩机的容量也随着改变,V2与V1满足比值关系式:40%≤V2/V1≤70%,可以保证压缩机两级压缩模式时具有最优的能效发挥的同时,部分负荷运行还具有最佳的变容量比,从而可以提升定速压缩机季节能效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压缩机在两级压缩运行时,有中间喷气,但未进行中间冷却,一般压缩机的两个气缸容量比设计在70~90%时性能较优,对压缩机二级排气温度降低效果不明显,且容量比在70~90%范围内,用于定速变容提升季节能效并不处在较优的容积比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可以控制压缩机运行单级压缩模式或双级压缩带中间冷却模式,也可以提升定速压缩机季节能效的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变容结构。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气缸的容量为V1,所述第二气缸的容量为V2;所述变容结构设置成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运行工作以对进入到所述第一气缸内的冷媒进行压缩或使所述第一气缸卸载;所述压缩机具有单级压缩模式和双级压缩带中间冷却模式,在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单级压缩模式时,所述第一气缸由所述变容结构控制卸载而所述第二气缸运行工作,在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双级压缩带中间冷却模式时,所述第一气缸由所述变容结构控制运行工作且所述第二气缸也运行工作,并且由所述第一吸气口吸入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一气缸的压缩后从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排出的冷媒被冷却后由所述第二吸气口吸入并在所述第二气缸内被压缩,经过二次压缩的冷媒从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其中所述V2与所述V1满足比值关系式:40%≤V2/V1≤70%。
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通过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变容结构配合,可以控制压缩机运行单级压缩模式或双级压缩带中间冷却模式,并且随着压缩模式的切换,压缩机的容量也随着改变,V2与V1满足比值关系式:40%≤V2/V1≤70%,可以保证压缩机两级压缩模式时具有最优的能效发挥的同时,部分负荷运行还具有最佳的变容量比,从而可以提升定速压缩机季节能效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滑片槽和可在所述第一滑片槽内滑动的滑片,所述滑片背部设置有背压腔,通过将所述背压腔选择性地连通高压以使所述第一气缸运行工作或选择性地连通低压以使所述第一气缸卸载。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压缩机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储液器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而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或者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而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滑片背部的所述背压腔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压缩机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滑片背部的背压腔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的排气管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储液器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能够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压缩机的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储液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开闭阀,并且所述第一排气口以及所述滑片背部的所述背压腔均以不通过所述第一开闭阀的形式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7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