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毂装置、充电系统及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4477.1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3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士源;刘育瑟;洪润傑;许良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睿能创意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14 | 分类号: | H02J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香港湾仔港***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 装置 充电 系统 车轮 | ||
一种轮毂装置、充电系统及车轮。轮毂装置包含壳体组件、枢轴、定子组件、侧盖以及一对第一连接器。壳体组件定义出内部空间。枢轴配置以延伸穿过壳体组件。定子组件固定地耦接至枢轴。侧盖固定地耦接至枢轴且是可转动地耦接至壳体组件,其中侧盖具有基底部以及配接部,且配接部自基底部延伸。第一连接器配置以穿过配接部。每一第一连接器包含端部以及接触部,端部透过线束电性连接电池组件,而接触部用以电性连接至外部电源,以透过有线连接方式对电池组件充电。透过此配置,可便于使用者对电池组件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揭露内容是关于一种轮毂装置(或是轮毂马达)及其相关系统。更进一步来说,本揭露内容是关于一种可用以透过有线充电系统及/或无线充电系统进行充电的轮毂装置。
背景技术
对电动载具而言,充电程序扮演着重要的一环。一些现有的充电系统需倚靠使用者将其电动载具移动至所设计的充电座进行充电。在有些时候,寻找可用的充电座对使用者将会显得麻烦。此外,当电动载具与充电座之间的连结关系意外性地断开时,现有的充电系统可能会因此中断(例如电动载具与充电座之间的电源线因人为疏失而绊倒电源线,将使得电动载具与充电座之间的电源线呈现断线状态)。因此,对载具充电的系统及方法的改进需求也因应而生。
发明内容
本揭露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组件、枢轴、定子组件、侧盖以及一对第一连接器。壳体组件具有内部空间。枢轴配置以延伸穿过壳体组件,且壳体组件是可转动地耦接至枢轴。定子组件固定地耦接至枢轴并配置在内部空间中,其中定子组件包含电池组件,且电池组件包含多个电池组。侧盖被固定地耦接至枢轴且是可转动地耦接至壳体组件,其中侧盖具有基底部以及自该基底部延伸的配接部。第一连接器穿过侧盖设置,其中每一个第一连接器包含端部以及接触部,端部透过线束电性连接至电池组件,且线束固定地耦接至侧盖,而接触部用以电性连接至外部电源,以透过有线连接方式对电池组件充电。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侧盖透过油封环或轴承耦接至壳体组件。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接触部位于侧盖的配接部的侧表面上,且端部位于配接部的相对的侧表面上。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端部电性连接至集线器,集线器由耦接至侧盖的内表面的板体承载,且线束将集线器电性耦接至电池组件。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线束被配置在导线管道内,且导线管道被配置为穿过侧盖的内间隙。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轮毂装置还包含位于侧盖与壳体组件之间的无线充电元件,其中无线充电元件由侧盖承载,且无线充电元件用以与外部无线充电器通讯连接,以透过无线连接方式对电池组件充电。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元件由耦接至侧盖的内表面的板体承载。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轮毂装置还包含用以传递讯号至轮毂装置的控制器的至少一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是穿过侧盖设置且包含端部以及接触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轮毂装置还包含用以连结固定侧盖与耦接至外部电源的充电头的至少一第三连接器,第三连接器是穿过侧盖设置且包含端部以及接触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接触部包含销形接触体,其中销形接触体透过连接结构耦接至端部的其中对应一者。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接触部包含弹性接触体,且弹性接触体直接连接至端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弹性接触体是形成有凹槽,且凹槽用以接收充电头的突出部,借以连结侧盖与充电头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睿能创意公司,未经睿能创意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44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