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4130.7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2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孟雷;刘景波;唐冬;王冲;藏红涛;陈影;白金彪;杨建长;郭赛赛;贾吉川;刘博;魏莎莎;李刚;冉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0 | 分类号: | B60R25/20;B60Q1/32;B60R2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晓晓;肖冰滨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车辆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车辆钥匙基于蓝牙信息而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和所述车辆钥匙的第一状态;如果所述第一状态指示所述车辆钥匙处于移动状态,则根据所述蓝牙连接请求与所述车辆钥匙建立蓝牙连接;响应于所述蓝牙连接成功,PEPS控制器根据所述车辆钥匙与车辆的距离来执行主动进入操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采用蓝牙通信技术减少了因持续发射低频信号而引起的车辆蓄电池电量的快速损耗,并且通过增加移动检测装置进一步降低了车辆钥匙的电池功耗,并且使得对车辆的主动解锁的控制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车辆舒适性和便利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无钥匙进入与离开功能越来越普及,应运而生的主动进入功能也逐渐从高端车向低端车普及。主动进入功能为用户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同时又提高了普通家用车型的卖点。主动进入功能的优点在于用户靠近车辆时车辆可以自动解锁,无需用户等待解锁时间即可快速上车。但是由于其是基于无钥匙进入与离开功能衍生出的新功能,故其与无钥匙进入与离开功能原理存在一定的共性,即均要通过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的交互来实现此功能。
另外,随着无钥匙进入与离开功能方案的成熟还应运而生的出现了迎宾功能。迎宾功能的目的是当用户靠近车辆一定距离时车辆会自动识别用户并点亮车辆的灯光,如远光灯、车内的阅读灯等以便向用户指示车辆的位置。这种迎宾功能给用户带来了寻找车辆的便利性,尤其是在夜间周边没有灯光的地方。迎宾功能也与无钥匙进入与离开功能原理存在一定的共性,即均要通过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的交互来实现此功能。
针对普通的无钥匙进入与离开功能,低频和高频是否工作是需要外部条件触发的。但是对于主动进入功能或迎宾功能,需要低频不断的向外界发射信号以实时监测周围是否有合法的智能钥匙,由于低频信号发射时需要数十毫安的工作电流,故采用低频和高频方式的主动进入功能或迎宾功能会面临功耗过大的情况,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车辆馈电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因使用主动进入功能或迎宾功能而引起的车辆蓄电池功耗过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车辆钥匙基于蓝牙信息而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和所述车辆钥匙的第一状态;如果所述第一状态指示所述车辆钥匙处于移动状态,则根据所述蓝牙连接请求与所述车辆钥匙建立蓝牙连接;以及响应于所述蓝牙连接成功,PEPS控制器根据所述车辆钥匙与车辆的距离来执行主动进入操作。
可选的,所述执行主动进入操作包括:激活低频驱动模块发射低频信号;接收所述车辆钥匙针对所述低频信号而发送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和所述车辆钥匙的第二状态;以及如果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并且所述第二状态指示所述车辆钥匙处于移动状态,则控制车辆解锁。
可选的,所述PEPS控制器在确定以下条件均满足时,向车身控制器传输解锁指令: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并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状态指示所述车辆钥匙处于移动状态、所述车辆的电源处于关闭模式、和所述车辆的每个车门均处于闭锁状态;和/或所述PEPS控制器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状态指示所述车辆钥匙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低频驱动模块停止发射所述低频信号;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车辆钥匙使用蓝牙通信而发送的所述车辆钥匙的所述第一状态,如果所述第一状态指示所述车辆钥匙处于静止状态,则通知所述PEPS控制器控制所述低频驱动模块停止发射所述低频信号。
可选的,所述PEPS控制器在确定以下条件均满足时,控制所述车辆的蓝牙模块广播所述蓝牙信息:所述车辆的电源处于关闭模式、所述车辆的每个车门均处于闭锁状态、和所述车辆内部无所述车辆钥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41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