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充电装置以及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2707.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9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发;杨光;马磊;程奇志;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交大光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13/02;H01R43/26;G05B11/42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卓仲阳 |
地址: | 610093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机器人 机器人 充电装置 连接部件 充电 充电桩 小车 螺栓连接 中轴线 滑轮 倒车 初始化操作 充电部件 充电插头 角度要求 移动巡检 左右调整 对齐 连接轴 适配 同轴 向后 成功率 抵消 转动 | ||
1.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5)和充电插头(1),其特征在于,充电插头(1)还包括连杆(3)和连接部件(2);所述连杆(3)一端与机器人的尾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件(2)同轴螺栓连接;所述连接部件(2)的另一端与充电插头(1)连接;机器人小车后退,充电插头(1)的充电电极(11)对准充电桩(5)的充电触片(51)完成机器人和充电桩(5)的对接,开始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1)还包括两个滑轮(4),滑轮(4)通过铰接件(41)固定在充电插头(1)正面靠近充电电极(11)的两角,滑轮(4)边缘相对于充电插头(1)突出1cm;所述充电桩(5)槽口部分的宽度为充电插头(1)的最大宽度+2cm,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2)的一端通过同轴螺栓连接在充电插头(1)的圆孔(12)中,另一端和连杆(3)同轴螺栓连接,可围绕共同轴心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1)通过连杆(3)的一端(31)螺栓固定连接在移动机器人尾部。
5.一种移动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初始化充电桩的中轴线,向左为y轴正方向,向前为x轴正方向,定义机器人小车车头与x轴正方向重合时,此时小车角度为0,小车向左转角度为正值,向右转角度为负值;设定机器人小车调整矩阵区域,PID相关参数;所述机器人小车调整矩阵区域由x轴最大值、x轴最小值、角度最左值、角度最右值和x轴中值构成;
步骤2:从定位模块获取实时定位信息;
步骤3:创建机器人小车对桩的线程;
步骤4:对小车进行初始化子程序操作:判断小车的位置,并控制小车进行相应的操作,使小车的角度满足PID的设定值;
步骤5:进入后退调节子程序,将返回标志位rst置为RST_OK,判断小车的位置,并控制小车进行相应的后退操作,小车退到x轴或者调整矩阵边界停止;将返回标志位置为RST_BUSY,返回rst;
步骤6:判断程序返回标志位rst是否等于RST_BUSY,如果是的话则进入步骤11:角度正轴调节子程序,如果否的话,则再判断小车位置的y轴坐标是否大于充电桩中心线坐标,如果是的话则进入步骤8角度右调子程序,如果否的话则进入步骤7角度左调子程序;
步骤7:角度左调子程序具体为:判断小车角度是否小于角度最左值,是的话则调整小车向左转动一定角度直至条件不满足,如果否的话则结束子程序;
步骤8:角度右调子程序具体为:判断小车角度是否大于角度最右值,是的话则调整小车向右转动一定角度直至条件不满足,如果否的话则结束子程序;
步骤9:完成角度左调子程序或角度右调子程序后,判断小车位置的x轴坐标是否大于调整矩阵x轴中值,是的话则转至步骤5,否的话则进入步骤10前进调节子程序;
步骤10:进入前进调节子程序,首先将返回标志位rst置为RST_OK,判断小车的位置,并控制小车进行相应的前进操作,小车前进到x轴停止;将返回标志位置为RST_BUSY,返回rst;
步骤11:角度正轴调节子程序具体为:首先判断小车角度是否大于0,是的话则调整小车向右旋转一定角度直至条件不满足,否的话则再判断小车角度是否小于0,是的话则调整小车向左旋转一定角度直至条件不满足。再判断小车位置的x轴坐标是否小于调整矩阵x轴最大值,是的话控制小车前进一段距离直至条件不满足,否的话则跳出子程序;
步骤12:通过上述步骤,小车的中轴线与充电桩的中轴线已经重合,且小车的角度约为0,此时通过PID调节控制小车倒退,当小车位置x轴坐标等于充电桩x轴坐标时,向小车底层发送充电命令,打开继电器开始充电;
步骤13:判断小车是否成功开始充电,如果不成功则将小车直线开出一段距离,然后再进入步骤4,开始新一轮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交大光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成都交大光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27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