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速螺旋揉搓推进式的乌龙茶连续化揉捻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5934.0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8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能;袁彬;叶阳;蔡双雷;苏艺;郭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昊泽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49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揉搓 推进 乌龙茶 连续 化揉捻 生产线 | ||
1.差速螺旋揉搓推进式的乌龙茶连续化揉捻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螺旋揉捻装置和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带传动机构、第二带传动机构、提升机、第二电机、解块机、第四电机、第三带传动机构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底座均固定于型架上,第一电机通过链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带传动机构;第二电机通过链传动机构驱动第二带传动机构;第一带传动机构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带传动机构的第二输送带处于同一高度;第一、第二输送带之间为落料口;第一、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均朝向落料口;提升机上端落料处置于第二输送带正上方;所述的提升机包括第三电机和链传动机构,第三电机通过链传动机构驱动提升机的主动轴;解块机通过型架固定置于提升机下端的正上方;第三带传动机构的第三输送带出料端置于解块机正上方,第四电机的底座固定在型架上,第四电机通过链传动机构驱动第三带传动机构;
所述的螺旋揉捻装置包括压板、压板弹簧、螺旋轴、第五电机、后固定桶、压力传感器、第一托辊组、第六电机、螺旋桶、驱动轴、第二托辊组、气缸、机架和前固定桶;前固定桶和后固定桶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支承孔;压板中心处开设的支承孔与后固定桶的支承孔同轴设置;压板设置在后固定桶内,并与后固定桶通过压板弹簧相连;螺旋轴两端均设有一体成型的支承轴,一端的支承轴通过轴承支承在前固定桶的支承孔上,另一端的支承轴穿过压板的支承孔和后固定桶的支承孔并通过轴承支承在后固定桶的支承孔上;第五电机通过第四带传动机构驱动螺旋轴;第五电机的底座以及前固定桶和后固定桶均固定在揉筒架上;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固定于压板表面;所述的第一托辊组由两个第一托辊组成;所述的第二托辊组由两个第二托辊组成;两根驱动轴对称设置在螺旋桶底部两侧,驱动轴与揉筒架构成转动副;每根驱动轴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一托辊和一个第二托辊;两个第一托辊沿驱动轴轴向对齐设置,两个第二托辊沿驱动轴轴向对齐设置;第六电机通过第五带传动机构驱动其中一根驱动轴,该驱动轴上固定有驱动链轮;第六电机的底座固定在揉筒架上;螺旋桶同轴套置在螺旋轴外,并置于两个第二托辊及两个第二托辊上;螺旋桶两端与前、后固定桶之间均设有间距;前固定桶顶部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位于输送装置的落料口正下方;后固定桶底部开设有出料口;螺旋桶外固定套置有从动链轮环;从动链轮环与驱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的揉筒架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由气缸的活塞杆抵住;气缸的座体固定在机架上;揉桶架的倾斜角度为30度到45度之间;
所述螺旋桶的内壁设有k线内螺纹,螺旋轴上设有k线外螺纹,3≤k≤6;外螺纹大径比内螺纹大径小;螺旋桶和螺旋轴的长度相等;沿进料口至出料口方向,螺旋轴的外螺纹和螺旋桶的内螺纹螺距均逐渐减小;螺旋桶的内螺纹最大螺距大于螺旋轴的外螺纹最大螺距,且螺旋桶的内螺纹每变化一个螺距时,螺旋轴的外螺纹对应变化n个螺距,n取2或3,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纹升角相等;螺旋桶和螺旋轴转向一致,螺旋轴转速大于螺旋桶转速;螺旋轴的每一线外螺纹牙顶由一端至另一端均焊有沿螺旋线排布且间距设置的若干棱条;螺旋轴上在每相邻两线外螺纹之间位置由一端至另一端均焊有沿螺旋线排布且间距设置的若干棱条;
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五电机和第六电机的控制信号端均与控制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螺旋揉搓推进式的乌龙茶连续化揉捻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机采用石家庄特昊机械有限公司的TH-0420型提升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螺旋揉搓推进式的乌龙茶连续化揉捻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块机采用安溪永兴机械有限公司的YX-6CJK-40G型茶叶解块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螺旋揉搓推进式的乌龙茶连续化揉捻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上设有一体成型的若干棱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螺旋揉搓推进式的乌龙茶连续化揉捻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桶的两端与前、后固定桶的间距均为L,2mm≤L≤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浙江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59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差速锥螺旋揉搓推进式的乌龙茶连续化揉捻生产线
- 下一篇:桑葚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