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船体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4231.6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秦江洪;蒋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九马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43/14 | 分类号: | B63B43/14;B63B39/00;B63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蒋杰 |
地址: | 541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筏体 竹筏 底板 浮力管 护栏 上端 摇晃 船体 安全 侧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船体,包括筏体、底板和两个护栏,所述底板置于所述筏体的上端,所述底板与所述筏体连接;两个所述护栏分别置于所述筏体上端两侧,两个所述护栏均与所述筏体固定连接;所述筏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浮力管,两个所述浮力管均与所述筏体连接。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筏体两侧的浮力管使得竹筏航行更加平稳,减少摇晃,有效防止竹筏侧翻,减少竹筏摇晃,使得竹筏运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船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船体在航行过程中,遇到风浪,船体整体不平衡,容易晃动,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船体,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遇到风浪,船体整体不平衡,容易晃动,不安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全船体,包括筏体、底板和两个护栏,所述底板置于所述筏体的上端,所述底板与所述筏体连接;两个所述护栏分别置于所述筏体上端两侧,两个所述护栏均与所述筏体固定连接;
所述筏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浮力管,两个所述浮力管均与所述筏体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筏体两侧的浮力管使得竹筏航行更加平稳,减少摇晃,有效防止竹筏侧翻,减少竹筏摇晃,使得竹筏运行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浮力管的底部与所述筏体底部之间的间距为80-250mm;所述浮力管的外径为150-250mm;两个所述浮力管与所述筏体之间的横向间距为0-1.5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浮力管的底部与筏体底部之间的间距为80-250mm,使得浮力管在竹筏下水后,正常航行时不接触水面,减少阻力,起到节能减排作用。
进一步,所述筏体对应其前端部、中部和后端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管,每个所述导向管内均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杆;每个所述移动杆均与其靠近的浮力管连接;
所述导向管的两端部内均设置有限位腔体,两个所述限位腔体内均设置有钢珠,所述移动杆通过钢珠与所述导向管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移动杆通过钢珠与导向管连接,能降低移动杆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提升移动导向管的便利性。
进一步,所述筏体中部的两个导向管处均设置有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推杆均与所述筏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均通过缓冲配件与其靠近的浮力管连接;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通电端均通过按压开关与电源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动推杆对浮力管进行自动伸出和收拢,既能实现竹筏安全稳定航行,又能减少航行阻力,降低能耗,方便停靠。
进一步,所述筏体上还设置有带手把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均可转动的与所述筏体连接;所述筏体中部的一个导向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轴,所述筏体中部的另一个导向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轴;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钢丝绳经第一限位轴与筏体中部的一移动杆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还通过钢丝绳经第二限位轴与筏体中部的另一移动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通过钢丝绳经第一限位轴与筏体中部的一移动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还通过钢丝绳经第二限位轴与筏体中部的另一移动杆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浮力管进行伸出和收拢,既能实现竹筏安全稳定航行,又能减少航行阻力,降低能耗,还方便码头停靠。
进一步,所述筏体的长度为5-12m;所述筏体的宽度为0.6-3m;所述筏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均圆弧上翘,所述筏体前端部的顶端与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为200-500mm;所述筏体后端部的顶端与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为50-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九马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桂林九马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42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