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纵臂式独立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3291.6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冯世东;王宁武;刘跃鹏;孙玉;王彬彬;张海龙;刘立明;祝朋飞;陈喜亮;白耀明;黄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0G21/055;B62D21/11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臂式 独立 悬架 | ||
1.一种纵臂式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车架(100),于所述副车架(100)上设有构成所述副车架(100)于车身(c)上安装的安装部;
纵臂总成(200),分设于所述副车架(100)两侧的两个,所述纵臂总成(200)包括纵臂主体(1),以及于各所述纵臂主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的轮毂支架单元(2)和车身连接单元,还包括于所述轮毂支架单元(2)和所述车身连接单元之间、固连在所述纵臂主体(1)的一侧的弹簧支座(3),且于所述轮毂支架单元(2)上至少构造有上控制臂安装部(204)、下控制臂安装部(208)、减振器安装部(206)、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203)以及轮毂轴承安装部(z)和制动钳安装部(2051);所述车身连接单元可构成所述纵臂主体(1)与车身(c)间的连接,且所述车身连接单元被配置为可构成所述纵臂主体(1)于所述车身(c)上连接位置的调整;
上控制臂(300),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200)分别设有一个,且各侧的所述上控制臂(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100)及相应侧的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204)连接;
下控制臂(400),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200)分别设有一个,且各侧的所述下控制臂(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100)及相应侧的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208)连接,并于所述下控制臂(400)与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208)之间设有四轮参数调节机构;
稳定杆(700),通过靠近自身两端的两个安装座装设在所述副车架(100)上,并于所述稳定杆(700)的两端分别球铰连接有稳定杆连接杆(701),且两端的稳定杆连接杆(701)分别与相应侧的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203)连接;
减振器(600)与螺旋簧(500),均为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200)分别设有一个,且两所述减振器(600)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减振器安装部(206)连接,两所述螺旋簧(500)分别装设于相应侧的所述弹簧支座(3)上;
所述轮毂支架单元(2)包括相固连的第一轮毂支架(201)和第二轮毂支架(202),以及固连于所述第一轮毂支架(201)一侧的制动钳连接板(205);所述车身连接单元包括:
衬套托架(5),通过衬套(6)与纵臂主体(1)连接,并于所述衬套托架(5)上形成有若干长条状的透孔,且各所述透孔间平行设置;
前束角调整组件,于其一所述透孔处设置,所述前束角调整组件因自身的旋紧,可构成所述衬套托架(5)与所述车身(c)间的固连,且于所述前束角调整组件及各紧固组件旋松时,所述前束角调整组件承接外部扭矩,而可构成所述衬套托架(5)于所述车身(c)上连接位置的调整;
紧固组件,于其它各所述透孔处分别设置,且各所述紧固组件被配置为于自身旋紧时,可构成所述衬套托架(5)与所述车身(c)间的固连;
其中,所述前束角调整组件包括:
配合件(507),固连于所述衬套托架(5)上,且位于所述前束角调整组件所处的所述透孔位置,于所述配合件(507)上形成有同为长条状的配合孔(5072),所述配合孔(5072)与所处位置的所述透孔对正布置,并于所述配合件(507)上构造有卡槽,所述配合孔(5072)位于所述卡槽内;
连接件(505),穿设所述配合孔(5072)及与该配合孔(5072)对正的所述透孔设置,且所述连接件(505)的一端与所述车身(c)间相固连;
调节件(508),套设于所述连接件(505)上,且所述调节件(508)具有嵌设于所述卡槽中的呈圆形的基体(5081),以及固连于所述基体(5081)上、并相对于所述基体(5081)偏心布置的柱体(5082),所述基体(5081)的侧壁可构成与所述卡槽内壁的抵接,并于所述柱体(5082)上形成有承载所述外部扭矩的承载面;
固定件(509),相对于与所述车身(c)固连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件(505)的另一端,且所述固定件(509)可于所述连接件(505)上旋紧,以抵紧所述调节件(508)而构成所述衬套托架(5)与所述车身(c)间的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32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维持褐色植物基酸奶货架期内组织状态稳定性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横向铣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