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食堂支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2637.0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9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石宇;申皓;罗代建;周祥东;程俊;王健;徐卉;杨雪琴;张宇;陈文杰;徐华泽;彭敏;蔡馨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Q20/14;G06Q20/38;G06Q50/12;G06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识别 食堂 点餐信息 验证单元 支付系统 一体机 用户管理单元 用户注册单元 人脸特征库 管理混乱 计费单元 通信单元 验证成功 支付方式 注册用户 传统的 壳体 节约 | ||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食堂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点餐子系统、支付子系统、一体机和通信单元,所述点餐子系统和支付子系统通过通信单元与一体机连接;
所述支付子系统包括:
用户管理单元,用于进行用户管理;
用户注册单元,用于进行人脸识别信息注册;
人脸特征库,用于存储人脸特征信息;
计费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点餐信息进行计费;
所述一体机包括:
壳体、控制单元、第一验证单元和显示单元;
所述第一验证单元包括:人脸图像采集子单元和人脸识别子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人脸识别子单元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显示单元设置于壳体外部;
用户通过所述点餐子系统进行点餐,生成点餐信息,通过第一验证单元验证成功后,所述支付子系统根据点餐信息进行相应的扣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食堂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餐子系统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获取用户的点餐信息;所述信息接收单元包括用于进行触摸点餐的图形化模块和/或用于接收用户语音点餐的语音模块;
餐单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点餐信息生成配餐单,并将所述配餐单发送至餐单接收单元
餐单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配餐单,以供配餐人员进行相应的配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食堂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子系统还包括公务接待消费模块和访客消费模块,所述公务接待消费模块用于设置接待标准和扣费规则,并记录接待部门以及被接待者的人脸图像信息;所述访客消费模块,用于设置访客的消费模式和扣费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食堂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图像采集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图像采集模块、人脸采集模块和活体检测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壳体外部,所述人脸采集模块和活体检测模块设置于壳体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食堂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子单元包括:
人脸质量评估模块,用于对采集的人脸图像进行质量评估,输出质量评估达标且最优的人脸图像进行标定,如果采集的人脸图像经过质量评估后均不达标,则反馈给图像采集模块重新采集;
人脸特征分析模块,用于对标定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获取人脸特征信息数据;
人脸数据对比模块,用于将获取的人脸特征信息数据与支付子系统中的人脸特征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获取识别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食堂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模块,
当识别结果为注册用户时,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提示用户输入密码,
如果用户管理单元验证密码正确,则通过计费单元进行计费;
如果用户管理单元验证密码错误,则从人脸识别结果中选择相似度满足预先设定的识别阈值的前N位用户进行密码匹配,若存在密码匹配正确的用户,则通过显示单元显示密码匹配正确的用户信息,并通过支付子系统进行扣费,以及显示本次消费金额和余额;若所有用户密码均不能匹配,则不能进行消费。
当识别结果为非注册用户时,提示用户不能进行人脸识别支付;
或者:
在进行支付时,通过显示单元提示用户输入密码;
用户管理单元通过密码匹配找到注册的用户,并建立识别小库,再在所述识别小库中进行人脸识别;
如果人脸识别结果满足预设的识别阈值,则选择与采集的人脸图像中相似度最高的用户为最终识别结果,显示屏显示用户信息,支付系统进行扣费,并显示本次消费金额和余额;
如果人脸识别结果不满足预设的识别阈值,则通过显示单元提示用户不能进行人脸识别消费支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食堂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餐子系统还包括自动配餐单元,所述自动配餐单元包括配餐控制器、承载模块和传送模块,所述配餐控制器根据配餐单选择盛放相应菜品的承载模块,并控制传送模块将所述承载模块传递到指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26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