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具钢打孔用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7016.3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2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叶兴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冶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杆 固定座 模具钢 打孔 固定装置 固定结构 固定块 支撑座 滑动连接 限位结构 支撑结构 转动结构 精准度 弹簧 贯穿 模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钢打孔用固定装置。所述模具钢打孔用固定装置包括支撑结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块顶端,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座、第一支撑座、第一弹簧和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固定块顶端,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于所述固定块顶端,所述第二固定杆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座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内部,所述第三固定杆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座内部,所述第三固定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内部;转动结构,限位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模具钢打孔用固定装置具有方便模具钢固定、提高模具钢打孔精准度、提高模具质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钢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钢打孔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钢打孔是利用用钻头等工具在模具钢材料上加工出孔的操作,为了方便模具钢加工成模具。
然而传统的模具钢在打孔时,模具钢固定不稳定,打孔时容易出现晃动,导致模具钢打孔不精准,影响模具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模具钢打孔用固定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模具钢固定、提高模具钢打孔精准度、提高模具质量的模具钢打孔用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模具钢打孔用固定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块;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块顶端,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座、第一支撑座、第一弹簧和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固定块顶端,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于所述固定块顶端,所述第二固定杆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座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内部,所述第三固定杆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座内部,所述第三固定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内部,所述第一弹簧滑动连接于所第一固定座内部,所述第一弹簧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和所述第三固定杆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杆背离所述第一弹簧一侧;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一侧;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顶端。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四固定杆、第二支撑座、第二固定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固定块顶端,所述第二弹簧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内侧壁,所述第四固定杆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座内部,所述第四固定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座内部,所述第四固定杆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二弹簧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座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背离所述第二弹簧一侧。
优选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二轴座、第二转轴、固定板、第三轴座、第三转轴、凹槽和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内部,所述第三轴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转轴外部,所述第三轴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轴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背离所述第一支撑座一侧,所述第二轴座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顶端,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轴座内部,所述固定板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三轴座顶端,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固定板内部,所述第二转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内部,所述固定板顶端开设所述凹槽,所述第四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杆、第一转轴、第一轴座、第一滑槽、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把手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固定座顶端开设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第一轴座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块顶端,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座内部,所述限位杆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外部,所述限位杆顶端位于所述凹槽内部,所述限位杆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转轴外部,所述限位杆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凹槽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座顶端开设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连通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限位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部,所述把手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块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冶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冶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7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