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前后轴联动转向的底盘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4059.6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2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华;莫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5 | 分类号: | B62D7/15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厉田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传动机构 前后轴 转向轮 底盘 联动 驱动轮 行进 部件布置 传动作用 占用空间 左右两侧 紧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前后轴联动转向的底盘,车辆前后轴联动转向的底盘包括骨架,骨架于行进方向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转向轮,骨架中部于行进方向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驱动轮,骨架前后两端的转向轮之间连接有转向传动机构,转向传动机构位于两侧驱动轮之间,当骨架一端的转向轮转向时,骨架另一端的转向轮在转向传动机构的传动作用下作反向转向。该车辆前后轴联动转向的底盘具有占用空间小且有利于其它部件布置的转向传动机构、以及整体结构紧凑且布局合理的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后轴联动转向的底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城市通行率较高的交通工具有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汽车等,其中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安全性不高,其中汽车对环境有污染且转弯不灵活。目前已出现有转弯灵活的菱形车,如现有技术中一种双轮转向架的类菱形车底盘(CN201210157555.0),但其转向结构通过多连杆传递到两端,连杆运动时占用空间较大,转向结构复杂,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且不利于其它部件(如车门)的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占用空间小且有利于其它部件布置的转向传动机构、以及整体结构紧凑且布局合理的车辆前后轴联动转向的底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前后轴联动转向的底盘,包括骨架,所述骨架于行进方向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转向轮,所述骨架中部于行进方向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驱动轮,所述骨架前后两端的转向轮之间连接有转向传动机构,所述转向传动机构位于两侧驱动轮之间,当所述骨架一端的转向轮转向时,所述骨架另一端的转向轮在转向传动机构的传动作用下作反向转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转向轴、传动轴、联动轴以及装设在所述骨架上的角传动壳体,所述联动轴设置在所述骨架底部,所述骨架两端的转向轮分别连接有一所述转向轴,所述联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所述传动轴连接于相应端的转向轴,所述转向轴上装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轴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装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传动轴靠近所述联动轴的一端装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联动轴的两端分别装设有第四锥齿轮,相邻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邻的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各装设在一所述角传动壳体上并啮合连接。
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一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将所述传动轴分成联动的两段。
所述联动轴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万向节,各所述第二万向节将所述联动轴分成联动的至少两段。
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数。
所述转向轮包括对称间隔设置的一对车轮,两个所述车轮分装在所述骨架于行进方向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车轮之间连接有同步转向器,各所述转向轴连接于相应端的同步转向器。
所述骨架上于行进方向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可转动的转椅。
所述骨架两侧驱动轮相连线的两侧分别设有座椅。
所述转椅和/或座椅可垂直于行进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骨架上。
所述骨架左右两侧驱动轮之间设有驱动电机、传动半轴、减速器及悬架,所述减速器安装在所述骨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竖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减速器,各所述驱动轮均通过一所述传动半轴连接于所述减速器, 所述传动半轴通过所述悬架安装在所述骨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德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4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