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单元组合式细粒干式磁选机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2022.X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3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戴惠新;王飞旺;唐冬冬;龚志辉;路梦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C1/025 | 分类号: | B03C1/025;B03C1/0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粒 多单元组合式 干式磁选机 磁选单元 负压风管 连续作业 负压抽气装置 周期式磁选机 非磁性产品 皮带传送机 磁性产品 磁性矿物 阀门控制 分散装置 干式磁选 矿石品位 矿物物料 市场推广 效率低等 振动装置 装置结构 出口管 处理量 分散性 给矿口 并联 磁选 分选 给矿 夹杂 矿仓 矿粒 选别 串联 品位 灵活 应用 | ||
1.一种多单元组合式细粒干式磁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给矿口(1)、给矿负压风管(2-1)、非磁性产品负压风管(2-2)、磁性产品出口管(2-3)、2个以上分散装置(3)、2个以上磁选单元、皮带传送机(5)、2个以上振动装置、储矿仓(10)、负压抽气装置(11)、机架(12);
磁选单元设置在机架(12)上,给矿口(1)设置在给矿负压风管(2-1)一端上,给矿负压风管(2-1)另一端通过支管(13)分别与2个以上磁选单元的底部连通,支管上设置有阀门Ⅰ(4-1),同时每个磁选单元底部设置有磁性产品出口管(2-3),磁性产品出口管(2-3)上设置有阀门Ⅴ(4-5),分散装置(3)设置在给矿负压风管(2-1)内且位于进入磁选单元前端,2个磁选单元之间的给矿负压风管(2-1)上设置有阀门Ⅱ(4-2);2个以上磁选单元的顶部通过非磁性产品负压风管(2-2)与储矿仓(10)连通,磁选单元与非磁性产品负压风管(2-2)连接处设置有阀门Ⅲ(4-3),第二个磁选单元后的非磁性产品负压风管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阀门Ⅳ(4-4)并位于磁选单元后面,负压抽气装置(11)与储矿仓(10)连通,振动装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设置在磁选单元下部,皮带传送机(5)设置在2个以上磁选单元的磁性产品出口管(2-3)下方,2个以上磁选单元分别与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单元组合式细粒干式磁选机,其特征在于:磁选单元包括壳体(9)、电磁线圈(7)、磁介质体(8),磁介质体(8)设置在壳体(9)内,电磁线圈缠绕在壳体外,壳体底部开有开口,壳体顶部开有出料口,开口分别与支管(13)、磁性产品出口管(2-3)连通,出料口与非磁性产品负压风管(2-2)连通,电磁线圈(7)与电源连接,振动装置(6)放置于磁介质体(8)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单元组合式细粒干式磁选机,其特征在于:磁介质体(8)由多个钢板网或多个棒介质层纵向间隔排列而成的层状结构,其中棒介质层是由多个棒介质横向排列组成,棒介质直径为0.5~10mm,钢板网上孔的孔径为在0.01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单元组合式细粒干式磁选机,其特征在于:棒介质为铁棒或钢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单元组合式细粒干式磁选机,其特征在于:分散装置(3)是由1~55个网孔孔径为0.02mm~3mm的网板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单元组合式细粒干式磁选机,其特征在于:振动装置为振动电机。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多单元组合式细粒干式磁选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磁选作业时,关闭2个以上磁选单元的磁性产品出口管(2-3)上的阀门Ⅴ(4-5),打开其他阀门,在负压抽气装置(11)产生的负压作用下,将矿粉从给矿口(1)给入,矿粉进入给矿负压风管(2-1),并经过分散装置(3)后进入2个以上磁选单元中,磁性矿物在电磁线圈(7)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吸附在磁介质体(8)上,非磁性矿物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非磁性产品负压风管(2-2)进入储矿仓(10)中;关闭第一个磁选单元的阀门Ⅰ(4-1)和阀门Ⅲ(4-3),打开阀门Ⅴ(4-5),第一个磁选单元断电,吸附在磁介质体(8)上的磁性矿物在振动装置的震动下,通过磁性产品出口管(2-3)落到皮带传送机上,卸矿完成后,再开启第一个磁选单元的磁选作业,关闭第二个磁选单元的磁选作业,并进行排矿,依次交替开启和关闭,实现磁性矿物连续分选的目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7)在电流作用下,产生100~16000GS的磁场,磁介质体产生200~32000GS感应磁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20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