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周期性正交曲折线漏波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7512.4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0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程思卓;李元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1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周期性 正交 曲折 线漏波 天线 | ||
针对现有的周期性漏波天线难以抑制开路阻带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加工、波束扫描范围较大,可实现边射方向无衰减扫描的周期性正交曲折线漏波天线。该天线结构包括介质板、金属传输线、金属地板、馈电接头。其中金属传输线由水平和竖直两个垂直正交方向的传输线周期性连接组成。实际测量和使用时,一个馈电接头连接高频信号源,另一个馈电接头连接50欧姆负载作为终端纯电阻负载,减少传输线终端反射。通过改变竖直方向传输线的距离和宽度可以实现周期结构之间的阻抗匹配,从而抑制开路阻带现象,实现边射方向无衰减扫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周期性正交曲折线漏波天线。
背景技术
传统均匀漏波天线只能实现主波束的前向扫描(0°θ90°),波束扫描范围较小,而周期性漏波天线具备前后向扫描(-90°θ90°)的能力,扫描范围更广,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然而现有的周期性漏波天线在主波束在边射方向(θ=0°)扫描时一般会发生“开路阻带”(Open Stopband)现象,即波束扫描至边射方向时通常会发生增益的衰减,导致方向图的退化,其根本原因是在边射扫描时各周期单元阻抗失配,导致整体结构中的导波处于驻波的状态,大部分能量被反射消耗而没有辐射到空间中。通过合适的设计方法改进模型的结构,可以改善天线结构在边射扫描时的频率下的匹配特性,从而使能量在结构中有效传导并辐射漏波,实现边射方向无衰减的扫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周期性漏波天线难以抑制开路阻带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加工、小型化、波束扫描范围较大,可实现边射方向无衰减扫描的周期性正交曲折线漏波天线。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周期性正交曲折线漏波天线,包括介质板、金属传输线、金属地板和馈电接头;其中金属传输线连接在介质板的一侧,金属地板连接在介质板的另一侧,馈电接头的中心馈电针与金属传输线连接,馈电接头外导体与金属地板连接。实际测量和使用时,一个馈电接头连接高频信号源,另一个馈电接头连接50欧姆负载作为终端纯电阻负载,减少传输线终端反射。
优选的是,所述介质板为固体介质或空气介质。
优选的是,所述金属传输线是由水平和竖直两个垂直正交方向的传输线周期性连接组成的微带线结构,表现为周期性的S型曲折线。周期结构两条竖直方向传输线的宽度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周期结构的阻抗特性(Bloch阻抗),从而影响整体结构的匹配性能,体现在回波损耗和主波束增益等参数。
优选的是,所述金属传输线及金属地板为紧贴介质板的平面金属结构。所述金属传输线的周期间距和竖直方向传输线的长度决定了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
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传输线的尺寸,介质板的厚度及其相对介电常数决定了天线的传播常数(包含衰减常数和相位常数)。通过实测的散射系数可以提取具体传播常数数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周期性正交曲折线设计,实现了天线主波束的前后向扫描,并通过合理的周期结构阻抗匹配优化解决了边射方向开路阻带的问题,实现了工作频带主波束无衰减扫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化后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初始和优化结构的反射系数曲线图;
图6是初始结构边射扫描附近的E面方向图(有衰减);
图7是优化结构边射扫描附近的E面方向图(无衰减);
图8是优化结构的E面方向图(前后向扫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7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