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人造革中增塑剂使用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5936.7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7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华瑞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00 | 分类号: | D06N3/00 |
代理公司: | 34129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付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366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革 增塑剂 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 四甲基二硅氧烷 高分子化合物 纳米二氧化硅 热力学稳定态 新型功能材料 塑化 无机非金属 表面性能 尺寸效应 改性处理 纳米粉体 纳米粒子 有机物 分散性 结合力 润湿性 疏水性 抗磨 牢度 耐蚀 耐折 制备 老化 复合 | ||
本发明涉及新型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降低人造革中增塑剂使用量的方法,利用纳米二氧化硅以及四甲基二硅氧烷,将无机非金属纳米粉体与高分子化合物复合,制备得到的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经过改性处理后的纳米粒子界面尺寸效应得到消除,分散性提高,具有很强的活性,能够处于热力学稳定态,与有机物之间的润湿性和结合力大幅增强,提高了人造革塑化工艺的操作性,大幅降低了增塑剂的使用量,具有极好的表面性能,耐蚀、耐油、抗磨、耐老化等,并且使得人造革具有了更高的耐折牢度和很强的疏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人造革中增塑剂使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造革是一种外观、手感似皮革并可代替其使用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织物为底基,涂覆合成树脂及各种塑料添加制成。主要有PVC人造革、PU人造革和PU合成革三类。上世纪八十年代,昂贵的皮衣皮料一般人消费不起,应市场需求,仿冒皮革的人造革一度流行起来,被广泛应用于制衣、制包。这样仿冒皮革的人造革衣服、包包一度充斥街头,满足了人们穿皮戴皮的愿望。与皮革相比,人造革易于老化磨损,因含有大量化学原料而对人身健康产生危害,而且用其制作的衣包因不耐用而逐渐失去市场,直至被其他原料取代。由于人造革所使用的合成树脂不同,基材种类不同,生产工艺方法不同,有无发泡及用途的不同,人造革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市场上对于人造革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人造革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的塑感以及增强柔软性,通常会加入大量的塑化剂,塑化成型后制得的人造革外观和手感更加接近于天然皮革。而过多的使用塑化剂又会造成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增塑剂容易迁移渗出皮革表面,使皮革性能降低,变得不耐粉尘,耐磨性变差,使用寿命缩减,另一方面,由于塑化剂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人体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在人造革制备中,需要寻求一种降低增塑剂使用量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降低人造革中增塑剂使用量的方法,提高了人造革塑化工艺的操作性,大幅降低了增塑剂的使用量,具有极好的表面性能,耐蚀、耐油、抗磨、耐老化等,并且使得人造革具有了更高的耐折牢度和很强的疏水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降低人造革中增塑剂使用量的方法,将无机非金属纳米粉体与高分子化合物复合,制备得到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合成树脂中,进一步塑化制备人造革,所述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3.2-3.4克纳米二氧化硅,置于80-90℃烘箱中干燥4-5小时,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50-60毫升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将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分散40-50分钟,水浴加热至55-60℃,将预热后的三乙胺加入到烧杯中,持续搅拌15-20分钟,在搅拌下继续向烧杯中滴加3-4毫升六甲基二硅氮烷,搅拌均匀后转移至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搅拌器和恒压漏斗的四口烧瓶中;
(2)向四口烧瓶中加入8.5-8.8克四甲基二硅氧烷、3.5-4.0克邻苯二甲酸、75-80毫升乙醇和0.6-0.7克三烷基膦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85℃,搅拌反应70-80分钟,通过恒压漏斗滴加5-6毫升顺丁烯二酸,滴加完成后,使用Tris-HCl缓冲液调节体系pH值在6.8-7.0之间,继续反应2.5-3.0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乙醇溶剂,得到油状产物即为所述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人造革制备中,添加所述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后,增塑剂添加量降低35-4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大小在1-15纳米之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所述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乙醇与异丙醇混合质量比为3.5-4.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华瑞网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华瑞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59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