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顶分区型多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3729.8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2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柏林;王恒;王伟;李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C02F3/34;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池 污水处理工艺 实时监测 传感器 分区 一体化处理池 在线控制系统 传感器监测 回流混合液 一体化工艺 出水水质 精细调控 内部状态 人工湿地 实时控制 维护方便 信号传输 远程控制 运行程序 运行状态 一体化 调节池 改良型 池顶 均质 能耗 采集 污水 灵活 投资 | ||
1.一种绿顶分区型多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池顶设有改良型人工湿地的三级A/O一体化处理池,包括如下步骤:
1)污水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
2)调节池的污水经溢流管进入一级A1/O1处理池的A1处理池,厌氧释磷后,再通过穿孔隔板进入O1处理池,好氧吸磷,并发生硝化反应;调节池部分污水用潜水泵通过配水管分别送至二级A2/O2处理池的A2处理池和三级A3/O3处理池的A3处理池;
3)O1处理池处理后的污水经溢流管进入二级A2/O2处理池的A2处理池,发生反硝化反应,再通过穿孔隔板进入O2处理池,发生硝化反应;A2处理池中的集泥管收集污泥后,一部分回流至A1处理池,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
4)O2处理池处理后的污水经溢流管进入三级A3/O3处理池的A3处理池,发生反硝化反应,再通过穿孔隔板进入O3处理池,发生硝化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顶分区型多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A1/O1处理池、A2/O2处理池、A3/O3处理池均为上下结构,采用穿孔隔板分隔,下层为厌氧区或缺氧区,上层为好氧区,所述穿孔隔板固定于池体上,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上设有控制水流方向的花瓣形止回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顶分区型多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A1/O1处理池内的左侧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延伸至所述A1处理池的池底,通过穿孔布水管进行垂直布水;所述A1处理池内设有搅拌器;所述O1处理池内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空气管连通的穿孔曝气管,进行水平布气;所述穿孔管布水管的布水孔与所述穿孔隔板的出水孔相互交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顶分区型多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A2/O2处理池内的左侧设有固定于池体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延伸至所述A2处理池的池底,下端为穿孔管进行水平布水;所述A2处理池设有集泥管、回流污泥管、剩余污泥管、两层导流板,下层导流板的右侧和上层导流板的左侧均设有推流器;所述O2处理池内设有生物膜填料,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底部两侧均设有集泥管,所述穿孔曝气管与穿孔隔板的出水孔交错排布,曝气孔设置在左、右、上三个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顶分区型多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A3/O3处理池内的左侧设有固定于池体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延伸至所述A3处理池的池底,下端为穿孔管进行水平布水;所述A3处理池设有集泥管、剩余污泥管、两层导流板,下层导流板的右侧和上层导流板的左侧均设有推流器;所述O3处理池内设有生物膜填料,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底部两侧均设有集泥管,所述穿孔曝气管与穿孔隔板的出水孔交错排布,曝气孔设置在左、右两个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37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