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绿顶型污水再生超净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3560.6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2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柏林;王恒;李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C02F3/34;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绿顶型 污水 再生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能绿顶型污水再生超净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污水先进行预处理,经格栅间C1去除悬浮物、调节池C2均质均量;预处理后的污水依次流经好氧池O1、缺氧池A1、厌氧池A2和好氧池O2进行强化OAAO处理;强化OAAO处理后的污水依次流经缺氧池A3、好氧池O3、缺氧池A4、好氧池O4进行多级AO处理;多级AO处理后的污水依次流经填料‑生物复合脱硝滤池B1和除磷滤池B2进行超净处理;采用实时模糊调控系统对进出水水质变化进行监测,并远程调整工艺内部运行状态。本发明采用生物、化学与生态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处理后出水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具有抗冲击负荷、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适用于对生活污水进行超净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绿顶型污水再生超净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的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也有一大批污水处理技术不断涌现。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多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污水处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针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出水达到更高标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AAO工艺是由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两个回流系统组成,污水依次进行厌氧释磷、缺氧反硝化脱氮、好氧硝化和好氧吸磷,最后经沉淀区泥水分离后出水,剩余污泥排出。该工艺存在脱氮除磷泥龄矛盾、碳源不足、硝酸盐影响和回流量大等问题。一些中国发明专利会通过将缺氧池设置在前,厌氧池在后,同时将好氧池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消除混合液中NO3-对厌氧释磷的不利影响,并通过向好氧池投加悬浮填料,解决常规AAO工艺中脱氮除磷的泥龄矛盾,但仍存在碳源不足、回流量大等问题,且单独使用此工艺处理污水,出水水质难以达到一级A标及以上标准。而部分中国发明专利采用生物和物理化学联合处理技术处理污水,使出水水质达到更高标准,但是该技术往往需要投加大量化学药剂和外加碳源,处理成本较高。
多级AO工艺是将2~5级的缺氧池、好氧池串联组成,硝化液从各段的好氧池直接流入下一段的缺氧池,而不需设内回流系统。污水经过多级交替缺氧好氧区实现高效脱氮,具有所需池容小、脱氮效率高、运行调节灵活等优势,但也存在碳源不足、除磷效果差等问题。许多中国发明专利会通过多点进水解决碳源问题,并将多级A/O与生物膜法耦合进行脱氮除磷,但该方法缺少厌氧池,除磷效果无法保证,同时需要进入一部分原水为最后一级A/O中的缺氧池提供碳源,对于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出水总氮却难以达标。
生态处理是污水处理手段中非常经济的一种方式,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是该技术处理效率不高,污水处理效果不稳定,受季节影响较大,往往作为污水处理工艺中一种的辅助手段。同时现有技术和专利一般并未将植物特性与污染物相结合,不同植物往往对于不同污染物有不同的去除效果,而对同一种污染物而言,不同植物针对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处理效果也有差别。目前大多数污水处理技术中污水会先经过生物处理后排入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但是许多植物对于低浓度氮磷的处理效果并不明显,人工湿地作为尾水处理往往无法将其处理能力完全发挥出来。而有中国发明专利在池本体的上部设置植物种植区,以特殊材料和植物根系作为生物载体,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提高对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能力,若该技术能对植物功能进行细化,同时考虑到植物对于生物脱氮除磷环境的影响,便能充分发挥植物净化能力,优化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协作模式,进一步提高脱氮除磷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35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