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应用、抗肿瘤药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1837.1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3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刚;谷丽维;刘丹丹;孙鹏;徐承超;孙继超;朱永平;孟雨晴;李玉洁;廖福龙;高鹏;吕明;朱晓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337 | 分类号: | A61K31/337;A61K31/4745;A61K31/366;A61K31/35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张兵兵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肿瘤 抗肿瘤组合物 双氢青蒿素 抗肿瘤药物 多西他赛 伊立替康 摩尔比 青蒿素 代谢 青蒿素类衍生物 抗肿瘤化合物 协同增效作用 青蒿琥酯 药物制备 蒿甲醚 蒿乙醚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应用、抗肿瘤药物,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包括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为多西他赛、伊立替康中的一种或两种或者多西他赛、伊立替康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盐;所述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与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比为1:2‑100;或者所述第二抗肿瘤组分为青蒿素类衍生物,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与青蒿素或代谢产生的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比为1:2‑100,所述能够代谢产生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化合物为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两种抗肿瘤组分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应用、抗肿瘤药物,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至今仍无法治愈,已成为当今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称,目前全球平均每8个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比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总和还要高。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数据表明,2002年全世界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为1090万例,死亡670万例。IARC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WHO统计表明,2012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出现惊人的增长,中国更是高居榜首。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万例。中国分别约占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与死亡病例的21.8%和27%,在184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中等偏上水平。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4人因癌症死亡。目前癌症治疗的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疗法、生物治疗等,其中,化学药物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治疗癌症的化学药物中,多西他赛(Docetaxel),主要治疗晚期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对头颈部癌、小细胞肺癌、胃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等也有一定疗效。
伊立替康(Irinotecan),用于成人转移性大肠癌的治疗,对于经含5-Fu化疗失败的患者,可作为二线治疗。
青蒿为常用中药,是一年生菊科植物黄花蒿(Aretemisia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古本草书记述的“草蒿”及“青蒿”与“黄花蒿”无异,中药习称“青蒿”,而植物学通称为“黄花蒿”。
中药青蒿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的功效,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1971年我国屠呦呦研究团队首次从中药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Artemisinin,ART),并于1972年确定其化学结构为倍半萜类化合物。青蒿素是我国首创、国际认可的抗疟药物。在青蒿素的基础上,研究人员保留过氧桥活性结构,相继研制出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双氢青蒿素、马来酸蒿乙醚胺(SM934)等一系列青蒿素衍生物。
青蒿素及几种常见的青蒿素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如下:
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广泛,不仅对疟疾、弓形虫等寄生虫疾病有治疗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的功能,对红斑狼疮、风湿等均有显著疗效,对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均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铁离子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血管形成、放化疗增敏及多药耐药肿瘤细胞的逆转作用等方面。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青蒿素经硼氢化钠还原的化合物,是青蒿素的活性代谢产物。DHA抗肿瘤活性良好;值得注意的是,DHA是上述青蒿素类衍生物共有的活性代谢产物,是现有青蒿素类衍生物的典型代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潜在的临床新适应症符合当前全球疾病谱演变规律,针对当前新分子实体药物研发疲软现状,设计该类药物应用组合物蕴藏巨大开发潜力。多西他赛和伊立替康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应用于肿瘤治疗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1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