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声纹识别的商用智能炒菜机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98884.5 | 申请日: | 2018-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2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 发明(设计)人: | 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G10L17/2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立志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声纹特征 自动炒菜 智能炒菜机 厨师 匹配结果 菜谱 微控制器模块 个性化 声纹识别 语音库 炒菜 商用 唤醒 操作复杂度 工序参数 唤醒系统 语音模块 炒菜机 匹配 存储 节约 | ||
本发明涉及炒菜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声纹识别的商用智能炒菜机及其控制方法,根据不同厨师的声纹特征实现个性化菜谱的选定和工序的修改,从而减少操作复杂度和节约炒菜时间。本发明预先在语音库中存储不同厨师使用的唤醒词和对应厨师的声纹特征;然后用户通过唤醒词唤醒系统,同时语音模块提取当前厨师的声纹特征并与语音库中的声纹特征进行匹配,然后将匹配结果发送给微控制器模块;然后微控制器模块根据匹配结果将对应的个性化菜谱参数发送给自动炒菜模块,同时根据匹配结果修改智能炒菜机系统中的炒菜工序参数;最后自动炒菜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个性化菜谱参数和工序设置完成自动炒菜功能。本发明适用于自动炒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炒菜机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声纹识别的商用智能炒菜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商用智能炒菜机,针对企业或者学校等大型食堂的厨师而言,如果想根据自己的做菜风格制定菜谱,每次更换厨师时都需要在机器上重新制定菜谱或者经过繁琐的操作步骤来修改工序设置,会给厨师们带来不便,增加炒菜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声纹识别的商用智能炒菜机及其控制方法,根据不同厨师的声纹特征实现个性化菜谱的选定和工序的修改,从而减少操作复杂度和节约炒菜时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声纹识别的商用智能炒菜机,包括语音模块、自动炒菜控制模块和微控制器模块,其中,语音模块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与自动炒菜控制模块连接;
语音模块具有用于预先存储不同厨师使用的唤醒词和对应厨师声纹特征的语音库,能从采集的声音中提取不同厨师的声纹特征,能将采集到的声纹特征与语音库中的声纹特征进行匹配,并将匹配成功的结果发送给微控制器模块;
微控制器模块能将不同厨师的个性化菜谱参数与语音库中的声纹特征一一对应存储,并根据语音模块发送来的匹配结果选择出对应的个性化菜谱参数发送给自动炒菜控制模块,同时根据匹配结果自动修改智能炒菜机系统中的工序设置;
自动炒菜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个性化菜谱参数添加不同量的调味料和原材料,自动炒菜模块根据工序参数炒出不同口味的菜肴。
进一步的,为了更详细的描述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可包括声纹采集器和声纹处理模块,所述声纹采集器和声纹处理模块连接,声纹处理模块和微控制器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更详细的描述自动炒菜控制模块,所述自动炒菜控制模块可包括自动加料模块和自动炒菜模块,其中,自动加料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和自动炒菜模块连接,自动加料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个性化菜谱参数控制添加不同量的调料和原材料,自动炒菜系统根据工序参数完成自动炒菜功能。
用于上述商用智能炒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预先在语音库中存储不同厨师使用的唤醒词和对应厨师的声纹特征;
步骤2、用户通过唤醒词唤醒系统,同时语音模块提取当前厨师的声纹特征并与语音库中的声纹特征进行匹配,然后将匹配结果发送给微控制器模块;
步骤3、微控制器模块根据匹配结果将对应的个性化菜谱参数发送给自动炒菜模块,同时根据匹配结果修改智能炒菜机系统中的炒菜工序参数;
步骤4、自动炒菜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个性化灯菜谱参数和工序设置完成自动炒菜功能。
进一步的,针对于是否匹配到的声纹特征步骤3采取了不同处理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若匹配到的声纹特征没有对应的个性化菜谱参数,微控制器模块将提醒该厨师录入新的声纹特征并设置相应的菜谱和工序,并修改智能炒菜机系统中的炒菜工序参数,作为该声纹特征的个性化菜谱参数并发送给自动炒菜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88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