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7324.8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栗欢欢;孙浩瀚;饶维宁;王亚平;江浩斌;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金属离子 制备 三层 高温固相反应 三层核壳结构 循环稳定性能 正极材料领域 电化学性能 碱性盐溶液 电化学 倍率性能 充分混合 反应沉淀 界面结构 浓度差异 球形结构 弱酸钠盐 稳定界面 制备材料 长循环 沉淀剂 络合剂 前驱体 弱酸盐 相邻层 核壳 料液 锂源 | ||
1.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以(Ni1/6~1/3Co1/6~1/3Mn1/3~2/3)CO3为内核,以(Ni1/7~1/5Co1/7~1/5Mn3/5~5/7)CO3为壳1,以(Ni1/9~1/6Co1/9~1/6Mn2/3~7/9)CO3为壳2的三层核球形结构。
2.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镍盐、钴盐、锰盐按照不同比例分别配成底液、料液1、料液2和料液3;搅拌底液,加入沉淀剂、络合剂调节底液中pH值;将料液1、料液2和料液3依次加入底液中,加入过程中使用沉淀剂和络合剂保持反应釜中pH值不变;搅拌反应后静置,将沉淀物过滤洗涤,制得碳酸镍钴锰前驱体;将干燥后的碳酸镍钴锰前驱体与锂源混合,研磨后煅烧,冷却至室温,得到具有三层核壳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所述底液中镍、钴和锰的金属离子比例为1:1:1~4;所述料液1中镍、钴和锰的金属离子比例为 1:1:1~4;所述料液2中镍、钴和锰的金属离子比例为1:1:3~5;所述料液3中镍、钴和锰的金属离子比例为1:1:4~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的添加量是过量的,碳酸镍钴锰前驱体与锂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底液为在45-55℃下搅拌15~24h,搅拌速度是450-550rp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液中pH值是8.0-9.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剂为弱酸性钠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络合剂为碱性盐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镍盐为硫酸镍、醋酸镍、草酸镍或硝酸镍;所述的钴盐为硝酸钴、硫酸钴、醋酸钴或草酸钴;所述的锰盐为硝酸锰、硫酸锰、醋酸锰或草酸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源为碳酸锂、醋酸锂、氢氧化锂、草酸锂或氟化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73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