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阶梯式拔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5363.6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3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喜;刘雄;马卫彬;史勇;鄢金山;张毅;王毅超;叶尔波拉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建武 |
地址: | 83005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梯 式拔秆机 | ||
本发明涉及棉秆收获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阶梯式拔秆机,包括机架、悬挂连接件、起拔组件和皮带传动组件,机架的前部设有悬挂连接件,对应悬挂连接件后方下侧位置的机架上沿左右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一组起拔组件,每组起拔组件均包括皮带传动组件和两个沿左右向间隔分布的起拔轮,右起拔轮和左起拔轮在竖直方向上有间距,各个起拔轮均安装于机架下侧的对应位置且能相对机架转动;本发明可使进入两个对应拔秆入口内的棉花秸秆的起拔位置保持高低阶梯状分布,从而可有效避免相邻两行棉花秸秆在起拔过程产生干涉,使两行棉花秸秆的拔取均能独立作业,还可满足超窄行分布的棉花秸秆的收获作业,具有连续性好,不易漏拔,不易折断,回收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棉秆收获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阶梯式拔秆机。
背景技术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的之一,其种植区域涵盖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新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不同,各棉区的棉花种植特点也有所不同,据统计2016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5064.2万亩,全国棉花产量534.3万吨,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为2488万亩,新疆棉花产量达到359.4万吨,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9.1%,产量却己经达到全国的66.4%,在全国棉花产业有重要的地位。按照每亩地生产出400公斤棉花秸秆计算,每年棉秆产量约为2000万吨。
棉花秸秆传统的利用模式是:棉花秸秆被直接粉碎还田,棉花秸秆粉碎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和蓄水保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棉花秸秆表层非常坚硬,棉花秸秆的根部木质化较高,粉碎还田的棉秆不宜腐烂,培肥地力效果不佳,并且严重影响下茬播种效果,不同程度地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同时棉花秸秆有黄萎病可以经过土传病害,带到下一年,其余剩余大部分秸秆未被利用而被付之一炬。
然而,由于棉秆自身的特性,使其能够应用于造纸和纺织行业,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将棉花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的方式对棉花秸秆的利用率有限,无法实现棉秆自身效益的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在此基础上,针对棉花秸秆的回收利用也开发有相应的棉秆回收设备,大体包括有铲切式、提拔式和联合作业式,这些设备能够将棉秆进行收获,使其能够再利用,然而,其在收获过程中,往往易将地膜同步翻起,从而使地膜与棉秆混合,不易分离,影响棉秆的再利用效率。尤其是这些设备大都用于较宽行距的棉秆收获,受到设备结构和尺寸的约束,无法应用于窄行棉花秸秆的收获,尤其是无法用于新疆区域内的棉秆收获。
新疆地区处于我国西北部,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区域,在新疆地区棉花种植产量大,且棉花收获基本以机采棉为主,机采方式的采收模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机采棉的种植模式“矮、密、早”的特点,加之超窄行种植,棉秸秆距离过近,采用上述设备用于棉花秸秆收获时,一次性收获两行会出现大量的折断及漏拔等现象,而分别回收两行又存在空间无法放置,从而严重影响棉秆的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阶梯式拔秆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棉花秸秆存在的易将地膜同步翻起,从而使地膜与棉秆混合,不易分离,影响棉秆的再利用效率,受到设备结构和尺寸的约束,无法应用于窄行棉花秸秆的收获,一次性收获两行会出现大量的折断及漏拔现象,分别回收两行又存在空间无法放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业大学,未经新疆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5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叶菜收获机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裹挟式拔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