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作通道以及关节镜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9099.5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3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黄玮;杨文博;王洪;孟春庆;黄欣;何宇;王小红;金盛阳;章其敏;王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317 | 分类号: | A61B1/317;A61B1/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管 工作通道 治疗腔 固定组件 光学手术 器械 关节镜 抵接 解剖结构 器械领域 手术操作 手术器械 不接触 第一端 有效地 原有的 偏移 壁体 偏离 | ||
本发明涉及光学手术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作通道以及关节镜组件。该工作通道包括通道管以及第一固定组件。通道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手术器械,通道管的第二端用于进入治疗腔。第一固定组件连接于通道管的第二端,第一固定组件具有使通道管不接触地进入治疗腔的第一状态以及使通道管抵接固定在治疗腔内的第二状态。通过第一固定组件,使得通道管抵接于治疗腔的壁体上,进而固定在治疗腔内。从而当光学手术器械利用该工作通道进行手术操作时,光学手术器械被稳定地限定在该工作通道内,避免发生偏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手术器械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原有的解剖结构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手术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作通道以及关节镜组件。
背景技术
椎间孔镜、腹腔镜、胸腔镜、肾镜、膀胱镜、关节镜等这类光学手术器械需要借助工作通道来进行。
以关节镜为例,关节镜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通常的程序是先通过影像学或者较完备的体格检查进行定位,后置入工作通道,工作通道是一切关节镜操作的基础。在关节镜手术中,一切关节腔内的操作均是利用各种关节镜专用器械通过工作通道置入关节腔内,在关节腔内完成操作,进而完成整个手术。
目前,在这类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原有的解剖结构,使得手术无法继续进行,需要术者暂停手术操作,再次调整寻找最佳的解刨结构。这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存在引起并发症的风险,不利于术后恢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通道以及关节镜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通道,包括:通道管;通道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光学手术器械,通道管的第二端用于进入治疗腔;以及第一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连接于通道管的第二端,第一固定组件具有使通道管不接触地进入治疗腔的第一状态,以及使通道管抵接固定在治疗腔内的第二状态。
该工作通道,能够不接触地进入治疗腔。进入治疗腔后,能够通过第一固定组件,使得通道管抵接于治疗腔的壁体上,进而固定在治疗腔内。从而当光学手术器械利用该工作通道进行手术操作时,光学手术器械被稳定地限定在该工作通道内,避免发生偏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手术器械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原有的解剖结构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膨胀部和充盈部;膨胀部连接于通道管的第二端;膨胀部具有贴合于通道管的外壁上使通道管不接触地进入治疗腔的第一状态;以及膨胀增大体积使通道管抵接固定在治疗腔内的第二状态;充盈部连通于膨胀部;充盈部被配置为用于当通道管的第二端进入到治疗腔后,驱使膨胀部膨胀并抵接于治疗腔的内壁上,以使通道管固定在治疗腔内。
由于设置了膨胀部,当通道管进入治疗腔后,体积膨胀至抵接于治疗腔的内壁上。治疗腔的内壁限制了通道管的沿径向的位移,使得不能够在治疗腔内随意摆动。进一步地,在通道管的第二端设置膨胀部,当膨胀部的体积增大后,卡固在治疗腔内,从而也避免了通道管沿轴向前后移动。因此,为后续光学手术器械进入工作通道进行治疗提供了唯一固定的通道,保证了光学手术器械准确地作用于待治疗的解剖结构处。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膨胀部为中空结构的弹性套筒;弹性套筒套设在通道管的第二端;弹性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连通于充盈部。
中空结构的弹性套筒,能够保证当膨胀部设置在通道管的第二端时,在没有膨胀的状态下,不会对治疗腔产生接触,使得通道管顺利地进入到治疗腔内,避免对治疗腔内解剖结构的损伤。当通道管进入治疗腔后,弹性套管的中空结构内被充盈部作用至膨胀增大,对通道管的轴向以及径向产生了位移限制。同时由于这种膨胀是缓慢地抵接于治疗腔的壁体上,因此对治疗腔的损害极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充盈部包括导管,导管设置在通道管的管壁内,且导管的第一端连通于开口,导管的第二端穿出于通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90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液体镜头的可变焦口腔数字观察仪
- 下一篇:一种眼科检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