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静电散热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70401.0 | 申请日: | 201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7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邓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亿尚金属有限公司;中特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5/24;C09D7/61;C09D7/65;C09D7/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散热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静电散热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一种导静电散热涂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环氧树脂:20~30份;氟化钠:0.2~3.6份;异构醇聚氧乙烯醚:0.01~0.1有机溶剂:40~50份;纳米碳粉:1~5份;高分子合成稀碳:10~15份;钛白粉:0.5~2.5份;固化剂:1~7份。通过添加氟化钠和异构醇聚氧乙烯醚,提高导静电散热涂层在底材表面的附着力,使得导静电散热涂层能够充分发挥其优良的抗静电性能和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导静电散热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导静电涂料是具有抗静电和防静电作用的一系列涂料,其能够导泄静电电压积蓄,避免因产生放电而引起火灾或破坏电子元器件的事故
现有技术中,防静电涂料存在以下缺点:涂刷有防静电涂料的产品,在遇到有折弯的部位,防静电涂料易从产品上脱落或造成气泡,即附着力较差,不仅导致抗静电效果差,而且涂料的散热优点也无法充分发挥。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导静电散热涂层,通过加入氟化钠和异构醇聚氧乙烯醚,提高导静电散热涂层在底材表面的附着力,使得产品能后充分发挥其抗静电和散热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静电散热涂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环氧树脂:20~30份;
氟化钠:0.2~3.6份;
异构醇聚氧乙烯醚:0.01~0.1
有机溶剂:40~50份;
纳米碳粉:1~5份;
高分子合成稀碳:10~15份;
钛白粉:0.5~2.5份;
固化剂:1~7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涂料在底材上的附着力,与底材的表面处理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添加适量的氟化钠,其破坏了底材表面的金属晶格,形成了微小的蜂窝状结构,从而使得导静电散热涂层嵌入其中,使得附着力提高;此外,涂料在底材上的附着力还取决于涂料对被涂底材表面的润湿能力,即取决于涂料形成的涂膜表面张力,通过加入异构醇聚氧乙烯醚,降低涂膜的表面张力,能够提高润湿能力,增加涂膜对底材表面的附着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为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异构十一醇聚氧乙烯醚和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E51和/或环氧树脂NPEF-170,且环氧树脂的分子量为200~60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树脂熔融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较低分子量的树脂为基料可赋予涂层交联后优异的附着力,低分子量树脂比高分子树脂分子更加容易渗入更小的缝隙,以提高附着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有机溶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5~4)的二甲苯和丁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化剂为二氰二胺、癸二酸二酰肼和间苯二甲酸二酰肼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树脂与金属底材之间由形成的氢键连接,此外附着力除了与聚合物的极性有关之外,也取决于分子的移动性,对于高分子化合物的大分子,移动苦难,当其被涂在底材表面上时,由于大分子的定向作用较差,极性基就不容易起吸附作用,采用小分子的固化剂来固化环氧基料,使得制成的导静电散热涂层的附着力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亿尚金属有限公司;中特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亿尚金属有限公司;中特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0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