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腈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备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8233.1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6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严丽;马雷;丁云杰;程显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13/02 | 分类号: | C07C213/02;C07C213/10;C07C215/08;B01J23/889;B01J23/83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校丽丽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腈类 化合物 原料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含腈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备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临氨条件下,将含氰类化合物的原料进行催化加氢,获得的产物进行分离提纯,得到胺以及进行循环使用的液氨和/或氨水。该方法使腈类化合物临氨氢化生产胺类产品,可以在较低的反应压力下实现,并且调变反应条件可以灵活调变产品的组成,提高目标产品的选择性,降低了生产装置一次性投资和生产成本,反应产物与催化剂的分离简单,易于实现大规模连续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以腈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备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详细地涉及一种临氨条件下,用于腈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备胺类化合物的反应过程及产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属于化工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胺(包括一级、二级、三级胺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生理活性天然产物中,如生物碱、激素、抗生素和蛋白质等。有机胺化合物是广泛应用的大宗化学品,也是许多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作为精细化学品也应用于医药、农药、乳化剂及增塑剂等的生产过程。因此,胺基不但是现代药物的关键活性基团,胺基类化合物同时也是有机合成化学中的重要中间体和配体。
胺的合成方法有很多,其中大多数是由氨基酸脱羧生成的。工业制备胺类的方法多是由氨与醇或卤代烷反应制得,产物为各级胺的混合物,分馏后得到纯品。由醛、酮在氨存在下催化还原也可得到相应的胺。工业上也常由硝基化合物、腈、酰胺或含氮杂环化合物催化还原制取胺类化合物。腈类化合物还原制备胺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方法。
目前,应用于氰基化合物催化还原过程的催化剂主要包括阮尼镍、阮尼钴、Pd/C、Pt/C、Ru/C、Rh/C等。另外,上述金属在SiO2、Al2O3、MgO等
载体上负载的新型催化剂也被应用于该催化反应过程的研究。阮尼型催化剂是高度分散的活性金属粒子(Co、Ni、Fe、Cu),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入碱为助剂以抑制仲胺和叔胺化合物的生成。过渡金属的纳米粒子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但通常需要配体、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保护其表面以防止纳米粒子的聚集。近年来,负载的金属催化剂也得到广泛研究。当前,胺类化合物的需求强劲,尽管其合成方法有很多,但在非均相催化体系下胺类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合成仍然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总之,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生产工艺复杂,催化剂活性、选择性或稳定需要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连续运行、工艺流程简单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涉及一种分离提纯胺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使腈类化合物临氨氢化生产胺类产品,可以在较低的反应压力下实现,并且调变反应条件可以灵活调变产品的组成,提高目标产品的选择性,降低了生产装置一次性投资和生产成本,反应产物与催化剂的分离简单,易于实现大规模连续工业化生产。
所述含腈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备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临氨条件下,将含氰类化合物的原料进行催化加氢,获得的产物进行分离提纯,得到胺以及进行循环使用的液氨和/或氨水。
可选地,所述产物包括主产物胺、未反应的腈类化合物、液氨和氢气,同时包括胺类化合物(包括一级、二级、三级胺基)、胺深度加氢或发生氢解等生成的副产物以及水。
可选地,所述分离提纯包括:
(1)将待处理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获得气相混合物和液相混合物;
(2)将所述气相混合物和液相混合物通过脱氨,分离得到液氨和氢气循环使用。
可选地,所述脱氨的压力为0.1~3.0MPa。
可选地,所述脱氨的压力上限选自3.0Mpa、2.0Mpa、1.0Mpa、0.8Mpa、0.5Mpa或0.3Mpa;下限选自2.0Mpa、1.0Mpa、0.8Mpa、0.5Mpa、0.3Mpa或0.1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82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限速警示装置、备用轮胎、备用轮胎的限速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自动喷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