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人自平衡球形电动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5228.5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3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靳立强;田端洋;田浩;牟希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B23/06 | 分类号: | B60B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姜美洋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辋 电机定子 电机绕组 车体 车体横向 电动汽车 永磁体 自平衡 对称设置 固定设置 空心球体 轮辋内壁 相对设置 可旋转 内环面 外环面 通电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人自平衡球形电动汽车,包括:车体,其为空心球体;以及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其为环形,且可旋转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横向两侧;第一电机定子和第二电机定子,其为环形,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内,所述第一电机定子和第二电机定子的内环面分别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二电机绕组,其为环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定子和第二电机定子外环面固定连接;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其为环形,且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内壁面上,并与所述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二电机绕组相对设置;其中,当所述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二电机绕组通电时,所述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能够绕所述车体横向轴心相对所述车体旋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人自平衡球形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而近年来,随着汽车相关技术的开发,这为各种设想提供了可能性。
传统汽车的外形已经成为了一种模板样式,这早已局限了人们对汽车外型结构的创新,而新型、更具有创造力、吸引力的外观则更容易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受到更多的人的青睐。同时传统普通轿车一般限载7人以下,采用两轴四轮的驱动布置形式,这使得能量消耗相对较多,造成资源浪费。而当单人独自驾车出行时,整车的人均能耗则更大。生活中更多见的两轮车辆如自行车、摩托车等多为前后布置,稳定性较差,易出现安全问题。而近年来,出现了横向布置的两轮平衡车,正是由于人们对电机控制技术以及平衡技术的研究而发明的,这种两轮平衡车有着很多优势,比如可以实现原地回转、任意转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灵活性。但其目前也只是停留在一种短距离代步工具或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消遣的工具上,远达不到交通运输工具的要求。伴随着轮毂电机独立驱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使汽车的驱动布置形式更为灵活。那么基于此,利用轮毂电机驱动技术以及自平衡技术,设计一种针对单人驾驶出行,车体外观新颖,采用两轮驱动,同时能够真正意义上作为交通运载工具的车辆,一方面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人出行时的能耗,另一方面打破现有对汽车外型设计的局限思维,同时所设计的两轮车辆,弥补了传统多轮布局车辆灵活性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单人自平衡球形电动汽车,在车体横向两侧可旋转对称设置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且两轮辋独立驱动,能够有效减少单人驾驶出行时的车辆能量消耗,同时极大的提高了车辆的灵活性,弥补传统多轮驱动布置的缺点并有效提高两轮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单人自平衡球形电动汽车,包括:
车体,其为空心球体;以及
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其为环形,且可旋转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横向两侧;
第一电机定子和第二电机定子,其为环形,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内,所述第一电机定子和第二电机定子的内环面分别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
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二电机绕组,其为环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定子和第二电机定子外环面固定连接;
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其为环形,且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内壁面上,并与所述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二电机绕组相对设置;
其中,当所述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二电机绕组通电时,所述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能够绕所述车体横向轴心相对所述车体旋转。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定子和第二电机定子固定连接,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二电机绕组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二电机绕组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多个凸台,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内,且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定子和第二电机定子的内环面与所述凸台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52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