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电网线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9625.1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1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侯彦娇;骆晨;张颖;杨子龙;王一波;高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网线 方法 | ||
一种降低电网线损的方法,通过测控装置和电网治理装置实现,步骤为:第一步,通过测控装置读取的功率判断电网潮流方向,当功率为正时电网向负荷供电,功率为负时光伏发电向电网馈电;第二步,计算三相电网每相线路中,相邻2台电网治理装置的电压差值,以及第n电网治理装置n与光伏发电单元m输出端的电压差值;第三步,分析三相电网每相线路中的电压超标范围值;第四步,计算三相电网每相线路中每台电网治理装置的电流分配系数;第五步,计算电压超标部分线损电流;第六步,计算三相电网每相线路中每台电网治理装置的电流分配值;第七步,测控装置依据每台电网治理装置的电流分配值,控制每台电网治理装置增加输出或吸收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电网线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的快速发展,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出,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区域形式爆发性的增长。由于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较弱,线路阻抗大,基本以单相负荷为主,用电负荷分布不均。当仅有电网供电时,用电高峰期呈现严重的三相不平衡状态,线损急剧增加,造成某个单相电压过低、谐波增大。当区域内光伏发电面临高密度、多点接入、安装分布不均、潮流复杂的问题时,将造成区域电网波动、电压抬高、三相不平衡、线损增加,以及谐波电流增大,极易造成配电设施和用户设备损坏。为了满足电网末端指标及供电要求,一般采取调整变压器分接头使输出电压升高的措施。此时在电网无负荷或轻负荷,以及无法就地消纳光伏发电的情况下,光伏发电单元的接入将造成电网电压进一步抬升,超出国家电网标准上限,致使光伏逆变器停机,大量的光伏被弃光。
有些光伏逆变器商家以盈利为目的,不顾及电网质量问题,不依据电网功率平衡输出特性安装光伏,在电压超标的基础上强行发电,造成电网谐波、电压严重超标,单相电压已接近300V(国家标准为220V±10%),给电网带来的是灾难性的损坏,同时伴随部分家电被烧坏,使得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形同虚设,给国家、个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利国利民的光伏发电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由此国家针对此问题投入人力、财力进行专项课题研究,以农网末端治理和光伏发电最大化为控制目标,通过测控装置对三相电网中的所有光伏发电单元监测分析,对电网治理装置实时控制,达到对农网末端治理和光伏发电最大化为控制的目的。
目前采取的治理措施之一是针对光伏发电功率波动、高比例发电和削峰填谷采用光储一体机和储能设备。储能设备在电网电压高时,吸收有限的光伏电量,稳定电网电压,防止逆变器因电压超标而停机,在电网电压低时定时释放出电量,保证光伏发电不被抛弃。随着光伏发电容量的增加,光储一体机和储能设备等产品的投放也增加,成本、占地大大的增加不适用于电网末端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光伏发电接入带来的电网质量下降,线损急剧增加的问题,提出一种降低电网线损的方法。
应用本发明的光伏发电与电网治理系统由测控装置、m台光伏发电单元及n台电网治理装置组成,m和n为整数,m≥1,n≥1。
所述的测控装置位于配电网变压器低压侧的输出端,测控装置向上接收远程管理调度数据,向下经网络通讯读取台区内三相线路所有电网治理装置、光伏发电单元设备的数据,并对n台电网治理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的电网治理装置是一种单相线路输入输出装置,具有双向变流和储能功能,并具有接受远程控制和自适应两种工作模式。处于自适应控制模式时,短时的光伏发电、负荷功率增大电网电压超标,电网治理装置快速吸收或释放功率,保证电网电压达标。在远程受控模式时,接受测控保护装置控制命令,实现三相平衡、降低线损、电网达标等电网治理控制。
电网治理装置与m台光伏发电单元安装在同一单相线路中,间隔安装在m台光伏发电单元之间。电网治理装置与光伏发电单元各自独立与测控装置通讯。光伏发电单元由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组成,光伏发电单元分布在台区内单相线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96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园区分布式能源微网的智慧能源调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