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桐油糯米灰浆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0254.0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0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任启芳;丁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6/28 | 分类号: | C04B26/28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桐油 糯米 灰浆 制备 方法 | ||
一种桐油糯米灰浆的制备方法,将35‑40重量份的氢氧化钙粉末、20‑30重量份的糊化糯米浆、10‑15重量份的碳酸钙颗粒、10‑15重量份的乳化桐油、5‑7重量份的胶体溶液、0.1‑10重量份的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即得桐油糯米灰浆。本发明制得的桐油糯米灰浆,具有更强的抗渗、耐腐蚀、耐高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桐油糯米灰浆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灰浆,又称砂浆,由水泥、石灰、石膏等胶凝材料加水拌合而成的浆状混合料,建筑中用于粉刷或灌缝。
在土木工程中,建筑灰浆起着将散粒状材料(如砂和石子)或块状材料(如砖块和石块)粘结成整体的重要作用。其中,以石灰为主要胶结成分的建筑灰浆应用最为广泛,在人类建筑史上的作用也最为重要。中国是最早烧制和利用石灰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证据表明,早在史前时期我国就开始了石灰的烧制和使用。西周以后,石灰灰浆的使用更加广泛,工艺水平也越来越高。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糯米灰浆,由于强度大、韧性好、防渗性优越,糯米灰浆在我国古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墓葬、城建和水利工程等。从材料科学的角度,糯米灰浆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规模化使用的有机/无机混合建筑灰浆。直到近代,糯米灰浆还在使用,如开平碉楼和闽西土围楼等。糯米灰浆通过将糯米汤与标准砂浆混合拌匀而成,具有良好的强度、粘度和耐水性。糯米灰浆是修复古建筑的良好材料,在我国古建筑修复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桐油是将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提炼制成的工业用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防水性良好等特性。桐油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并可制作油布、油纸、肥皂、农药和医药用呕吐剂、杀虫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桐油糯米灰浆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桐油糯米灰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将糯米粉碎至小于或等于20目,然后与水按质量比1:4.5-5.5混合,接着将混合物置于超声波环境中,在温度5-40℃、超声波频率25-35KHz、超声波功率密度0.35-0.55w/cm2的条件下,处理90-150min,得到糯米汤,备用;
第二步:将所述糯米汤置于微波环境中,在微波频率3.0GHz、功率密度0.40-0.60w/cm2条件下,处理20-40min至糯米完全糊化,得到糊化糯米浆;
第三步:将35-40重量份的氢氧化钙粉末、20-30重量份的糊化糯米浆、10-15重量份的碳酸钙颗粒、10-15重量份的乳化桐油、5-7重量份的胶体溶液、0.1-10重量份的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即得桐油糯米灰浆;
所述乳化桐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生桐油与水按质量比1:1-2混合,置于冰水浴中搅拌均匀,然后用高剪切乳化机乳化,转速为6000-10000r/min,时间5-10min,得到粗乳化液;接着对粗乳化液采用压力25-35MPa的高压均质循环加工3-5次,得到乳化桐油;
所述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复合胶体与水按质量比1:10-15混合后加入搅拌罐中,升温并保持80-85℃,以100-200r/min的转速搅拌20-40min,得到胶体溶液;所述复合胶体包括:40-50重量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20-30重量份的魔芋精粉、10-20重量份的黄原胶、10-20重量份的羧甲基淀粉。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糊化糯米浆在20min内进入后续处理。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在第三步中,所述混合是在行星式搅拌机中进行,温度控制为70-80℃,主轴搅拌转速为80-120r/min,搅拌处理15-30min,使得物料混合均匀后得到桐油糯米灰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02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