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分离装置及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9772.0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9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阳;林泽彬;钟艳;吴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岩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D9/00 | 分类号: | B64D9/00;B64D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陈治位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筒 连接分离装置 外筒 飞行器 卡扣机构 触发器 扣件 飞行器技术领域 机械手 方便操作 连接稳定 相分离 | ||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分离装置及飞行器。该连接分离装置,其包括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触发器、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能够插入所述外筒;所述内筒上安装能够运动的扣件,用于将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相连接;所述触发器用于拉动所述扣件,以使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相分离或连接。该飞行器,其包括所述的连接分离装置。本发明可实现机械手的连接稳定、快速方便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分离装置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对小型无人机潜在应用范围需求的拓展,最近几年,基于飞行机器人实现抓取特定目标物的目的,带机械手的小型旋翼飞行机器人正成为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的研究前沿方向之一。飞行机械手是指旋翼无人机机身下方加装机械手以完成特殊目标抓取、移动的任务。
目前的对飞行机械手的安装主要是直接采用螺栓和螺母配合的形式。无人机的底盘是螺帽,机械手的底座的顶端是螺栓,然后螺栓与螺母配合实现无人机与机械手之间的连接与分离。但是采用螺母与螺栓实现连接与分离的方式,具有以下不足:
(1)由于旋翼无人机的底部空间较为狭窄,采用螺栓直接连接时,拆装不易;
(2)因为虽然在开始时螺栓与螺母完全配合,但是由于机械手是要经常运动的,所以会导致螺栓的松懈;
(3)如果反复多次的拆装,螺栓螺母连接方式容易失效,所以可能引起频繁的更换;
(4)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轴向拉力作用和截面的剪切力作用,使螺栓螺母失效的概率大大增加,一旦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会导致无人机和机械手连接的不可靠性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分离装置及飞行器,以克服现有的采用螺母与螺栓实现连接与分离的方式所产生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分离装置,其包括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触发器、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能够插入所述外筒;所述内筒上安装能够运动的扣件,用于将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相连接;所述触发器用于拉动所述扣件,以使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相分离或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扣件能够伸入所述卡槽,以将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扣件插装于所述导向孔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筒腔中安装于挡板,所述扣件与所述挡板之间夹装有弹性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触发器包括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扣件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中安装有第一滑轮,所述拉绳绕过所述第一滑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触发器还包括收绳器,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收绳器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收绳器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部,且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通过插销锁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卡扣机构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外筒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内筒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其包括所述的连接分离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岩学院,未经龙岩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9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