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追溯的医疗产品医保报销核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5404.2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1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范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16H40/00 | 分类号: | G16H40/00;G06Q40/0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左正超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产品 医疗机构 唯一编码 追溯 核验 核准 生产企业 生命周期 卫生部门 信息平台 医疗过程 有效监管 状态转变 联动 核查 入库 查询 透明 采购 申报 记录 基金 申请 安全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追溯的医疗产品医保报销核验方法,医保机构报销核验时,提取医疗机构或患者提交的申报资料中使用的医疗产品的具有追溯功能的唯一编码,并在信息平台上查询,核查是否该唯一编码存在、该唯一编码在对应的医疗机构入库且未被核准医保报销,若是,则核准该次医保报销,并将报销的医疗产品状态转变为已核准报销;若否,则驳回报销申请,并将信息记入医疗机构诚信记录。本发明可以将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医疗产品的采购、使用情况阳光、透明、可追溯,促进医保机构准确、高效的医保核报,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还可以对医疗产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食药监部门、卫生部门等产生联动效应,实现医疗产品在生命周期内有效监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产品追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追溯的医疗产品医保报销核验方法。
背景技术
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都对企业建立追溯体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6年7月20日公布施行的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建立药品追溯系统,实现药品可追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其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对各项活动进行记录,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产品最小销售单位赋以唯一性标识,以便经营者、消费者识别。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当标记生产企业名称或商标、批代码(批号)或系列号,以保证可追溯。
药品追溯管理:部分地方以实施药品追溯促进医保资金安全,采用方法涉及编制追溯码、销售扫码登记,作用一是目前普遍限于医保定点药店的药品;二是为防止药店换药、串药,收售倒卖社保药品等行为,然而却未应用到医疗机构和高值医疗耗材(器材)上;三是系统相对独立,信息难以共享,未形成联动监管效应;四是不能实现生命周期内的全过程追溯,不能关联到具体患者。
医保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在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历史阶段,医疗体制改革逐渐加快,部分医院出于利益驱动出现了套用医保基金现象。由于医疗耗材(器械)附加值普遍偏高,且相对药品来说较为专业和隐蔽,所以将医疗耗材(器械)虚假申报、重复申报医保报销,套取医保基金的情况较为突出,违背了医保基金的使用原则,加重了医保审核部门的工作难度和审核效率,侵害了国家和群众的权益,影响了社会保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追溯的医疗产品医保报销核验方法。本发明借鉴食品安全追溯原理,以用前赋予唯一物品编码、全程数据登记交换、用后精确查验核销的方式形成在高值医疗产品 (医疗耗材、医疗器械)医保核报等监管上的创新,保障医保资金安全的同时,促进了医疗过程的公开透明,维护了和谐、健康的医疗秩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追溯的医疗产品医保报销核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医疗产品供应商对医疗产品进行唯一编码并标识;
S2、医疗产品供应商在信息平台上填报或导入供货医疗产品信息,包括供应商信息、采购方信息、订购时间信息、规格数量信息、对应唯一编码信息、有效期信息和产品属性信息,进行登记申请;
S3、医疗机构在信息平台上核实供应商登记的医疗产品信息进行收货确认,并将医疗产品的唯一编码导入该医疗机构业务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应用;
S4、信息平台自动将供应商的该批次医疗产品数据与对应医疗机构关联,并将产品数据及关联信息开放给医疗产品供应商、医疗机构和相关职能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未经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5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