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循环回收利用的汽车玻璃液制备自动加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3664.6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2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良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48 | 分类号: | B60S1/48;B60S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99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循环 回收 利用 汽车玻璃 制备 自动 加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循环回收利用的汽车玻璃液制备自动加注装置,其结构包括挡风玻璃排水槽、滤水箱、雨水存储利用装置,雨水存储利用装置由连杆启闭机构、导流罩、三角导流架、储水启闭机构、储水罐、雨刷精泡腾片置放框、滤网、导流管、玻璃水壶组成,本发明具有的效果:通过连杆启闭机构和储水启闭机构相配合,能够自动回收雨水制作成玻璃水流入玻璃水壶,并且存储一部分雨水,用于后期蓄量,从而减少人工加注玻璃水的次数,降低加注玻璃水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雨水循环回收利用的汽车玻璃液制备自动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长期置放时,车前挡风玻璃外表面容易产生一些虫迹、尘埃等,造成车前挡风玻璃透明度下降,当车前挡风玻璃透明度下降的时候车主往往会通过控制,使玻璃水喷射在车前挡风玻璃上,并利用雨刮器刮除玻璃上的污垢,让前挡风玻璃保持在最佳透明状态,所以玻璃水属于易耗品,频繁的使用玻璃水,使玻璃水加注的次数增加,造成行车不方便,目前加注玻璃水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购买玻璃液进行加注,较为耗时,所以需要研制一种能够自动回收雨水制作成玻璃水的装置,从而减少人工加注玻璃水的次数,降低加注玻璃水的成本。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雨水循环回收利用的汽车玻璃液制备自动加注装置,其结构包括挡风玻璃排水槽、滤水箱、雨水存储利用装置,所述的挡风玻璃排水槽底部的中心位置安装有雨水存储利用装置,所述的雨水存储利用装置两侧设有滤水箱并且呈轴对称结构,所述的滤水箱嵌合固定在挡风玻璃排水槽底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挡风玻璃排水槽由集水槽、框架、引水过滤罩、活动导流板、定位轴组成,所述的框架顶部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定位轴,所述的活动导流板设有两个并且呈轴对称结构安装在定位轴两侧,所述的活动导流板为三角形结构并且与定位轴采用活动连接,所述的集水槽设有两个并且呈轴对称结构安设在框架的顶部,所述的集水槽和活动导流板相配合,所述的集水槽内部设有引水过滤罩,所述的引水过滤罩嵌合固定在框架表面凹槽上,并且底部出水口与滤水箱顶部的进水口采用过盈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雨水存储利用装置由连杆启闭机构、导流罩、三角导流架、储水启闭机构、储水罐、雨刷精泡腾片置放框、滤网、导流管、玻璃水壶组成,所述的导流罩为漏斗形结构并且装设于框架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的导流罩内部的中心位置安装有连杆启闭机构,所述的连杆启闭机构下方设有三角导流架,所述的三角导流架装设于导流罩内部,所述的储水罐设有两个且装设于导流罩底部,并且呈轴对称结构,所述的储水罐内部安设有储水启闭机构,所述的雨刷精泡腾片置放框嵌合安装在储水罐的出水端,所述的导流罩下方的中心位置装设有玻璃水壶,所述的导流管设有两根并且呈轴对称结构安装在玻璃水壶两侧,所述的玻璃水壶通过导流管与雨刷精泡腾片置放框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的导流管和雨刷精泡腾片置放框的连接端设有滤网,所述的滤网扣合安装在雨刷精泡腾片置放框的出水口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连杆启闭机构由拉簧、Y型传动杆、止流挡板、从动杆、圆盘、主动杆组成,所述的Y型传动杆安装在框架底部的中心位置并且二者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Y型传动杆和框架之间设有拉簧,所述的拉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框架底部和Y型传动杆开口的夹角上,所述的Y型传动杆两侧设有圆盘,所述的圆盘设于导流罩内部并且二者通过转轴贯穿连接,所述的主动杆设有两根并且呈轴对称结构分别与Y型传动杆两侧设有圆盘活动连接,所述的止流挡板设于滤水箱的出水端并且二者采用相铰接,所述的止流挡板和圆盘之间设有从动杆,所述的从动杆首尾两端分别与止流挡板和圆盘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良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良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36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