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气专用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3285.7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2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玮;冒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皮县绿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2 | 分类号: | F01N3/022;F01N3/05;F01N13/16;F01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0615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专用 过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尾气专用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一端设有接口,接口上设有螺旋纹,接口与壳体之间设有加固圈,加固圈四周通过加固板焊接于壳体上,接口上设有过滤网,过滤网连接壳体内腔中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连接口和异形管,异形管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一个连接接口,另一个连接过滤器的进口,异形管通过支架固定,支架上设有冷却装置,过滤器设有排风管,排风管连接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上设有排风机,排风管延伸至壳体外侧,过滤器底部设有排灰口,排灰口连接排灰管,排灰管延伸至壳体外侧。本发明有效实现过滤,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度,抗压、耐热、防腐,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气专用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业不断地收到欢迎和改进,全面变暖和环境保护的双层关注之下,对于汽车尾气处理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现有的过滤装置主要是用于过滤空气、液体等,不是专门用于汽车尾气上的,不仅吸附性能较差,同时尾气排出时具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高温性,不是所有的过滤装置都能使用的,所以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汽车尾气专用过滤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气专用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一端设有接口,接口上设有螺旋纹,接口与壳体之间设有加固圈,加固圈四周通过加固板焊接于壳体上,接口上设有过滤网,过滤网连接壳体内腔中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连接口和异形管,异形管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一个连接接口,另一个连接过滤器的进口,异形管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和增压管,第一管和第二管通过增压管连接,第二管和第三管之间也通过增压管连接,第三管末端也连接有增压管,通过密封圈密封固定,异形管通过支架固定,支架上设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吸风机和冷却器,吸风机固定在通风管道上,通风管道连接冷却器顶部,冷却器底部连接加压室,加压室连接加压管,加压管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冷风机,冷却器连接温度控制器,过滤器设有排风管,排风管连接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上设有排风机,排风管延伸至壳体外侧,过滤器底部设有排灰口,排灰口连接排灰管,排灰管延伸至壳体外侧。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排风管与排灰管垂直,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壳体内壁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接口包括抗压层、耐热层和基础层,基础层上设有抗压层,抗压层上设有耐热层,基础层和耐热层外侧均电镀有防腐涂料,抗压层采用工具钢,耐热层采用钛合金,基础层采用不锈钢。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管内部设有吸附剂,第二管内部设有有害气体吸收剂,第三管内部设有沉淀剂,异形管可拆卸。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壳体和内腔之间设有保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接口通过多重结构组成,不不仅结构紧密,密度小,同时抗压性能强,耐热性能好,电镀的防腐涂料有效防腐,保护接口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2、通过过滤网有效去除大型杂质,也降低冲击性,保证异形管的安全,同时异形管有效去除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和异味,提高过滤效率和精度,在支架的固定下提高稳定性;
3、冷却装置有效将外部空气进行压缩冷却后对壳体内部进行降低,环节尾气带来的高热量,保证结构的稳定,延长异形管的寿命,通过加压室和加压管提高冷风机的喷射面积和效果,并通过温度控制器进行实施监控,保证内部温度的正常化;
4、过滤器进行二次过滤,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时间,节约成本,同时将杂质和尾气进行分离,实现高精度生产,二次过滤网有效去除尾气中的颗粒物,降低对空气的污染,垂直设计的排风管和排污管有效实现分离,避免二次污染,同时设有的支撑架加强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皮县绿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皮县绿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32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