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结构疲劳试验测量数据的动态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2002.9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2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翟新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G01N3/3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陆峰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结构 疲劳 试验 测量 数据 动态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结构疲劳试验测量数据的动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进行静力应变位移测量;步骤二、建立静力应变位移测量基本数据模板;步骤三、进行疲劳应变位移测量;步骤四、建立疲劳应变位移测量基本数据模板;步骤五、进行正式疲劳试验并进行静力误差计算和判断;步骤六、进行正式疲劳试验并进行疲劳误差计算和判断。本发明使用的理论依据正确,实施步骤清晰、简单、计算机易控制和实施,工程概念明确。本发明的提出解决了飞机结构疲劳试验中试验是否正常运行不易确定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疲劳损伤容限试验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飞机结构疲劳试验的数据动态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结构疲劳试验一般试验周期较长、测量数据量极大、试验状态不易监控、测量数据实时监控及分析难度大,疲劳试验是否有效持续稳定进行的结论不易给出。
在疲劳试验中,针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常规的做法是当试验完成一段时间后停试,专门留出时间对过去这一段时间中已测量应变和位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判断,但由于数据量极大、仅凭肉眼分析和观察、人为因素参与多、操作性不强、耗时太长。
针对飞机结构疲劳试验中测量数据量大、测量数据分析难度大、不易监控等特点,可以通过先建立静力应变位移测量基本数据模板、再建立疲劳应变位移测量基本数据模板、然后在正式疲劳试验中进行疲劳应变位移测量数据与疲劳应变位移测量基本数据模板对比、在静力应变位移测量数据与静力应变位移测量基本数据模板对比、最后经过数据的真伪鉴别和误差分析,给出飞机结构疲劳试验是否有效持续稳定进行的结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结构疲劳试验的数据动态监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结构疲劳试验的数据动态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静力应变位移测量。在各波峰、波谷值载荷下进行静力应变位移测量,按照疲劳载荷谱排列中顺序,依次分别按照静力应变位移测量要求,测量各个波峰、波谷值在其100%载荷下的监控部位(含主要考核部位、载荷监控部位)的应变片应变值εij,(i=1,2,3......,N;j=1,2,3,......,M)和位移值μij,(i=1,2,3......,N;j=1,2,3,......,L),N为载荷谱中波峰、波谷总个数,M为试验件中监控部位(含主要考核部位、载荷监控部位)的应变片个数,L为试验件中监控部位的位移测量点个数。
步骤二、建立静力应变位移测量基本数据模板。按照步骤一,重复3次,分别计算各个应变测量值的平均值各个位移测量值的平均值其中,
步骤三、进行疲劳应变位移测量。按照疲劳载荷谱顺序、已确定的加载频率进行走谱,依次分别测量各波峰、波谷值瞬间的监控部位(含主要考核部位、载荷监控部位)的应变片应变值ε’ij,(i=1,2,3......,N;j=1,2,3,......,M)和位移值μ’ij,(i=1,2,3......,N;j=1,2,3,......,L)。
步骤四、建立疲劳应变位移测量基本数据模板。按照步骤三,重复10次,分别计算各个应变测量值的平均值各个位移测量值的平均值其中,
步骤五、进行正式疲劳试验并进行静力误差计算和判断。在疲劳试验中需要进行静力测量时,按照疲劳载荷谱排列中顺序,依次分别按照静力应变位移测量要求,测量各个波峰、波谷值在其100%载荷下的监控部位(含主要考核部位、载荷监控部位)的应变片应变值εεij和位移值μμij,并计算静力应变位移测量值与静力应变位移测量基本数据模板之间的相对误差η’ij和η”ij,判断η’ij和η”ij是否满足或若满足,则应立刻停止试验并进行检查、排故和数据的真伪鉴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2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