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双向互动的用电需求响应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3041.2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8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之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4 | 分类号: | H02J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用户 需求响应 用户终端 实时用电数据 装置及系统 负荷数据 双向互动 响应信息 用电需求 基线 保障电力系统 电能供应 互动机制 获取目标 计算目标 稳定运行 响应 比对 奖励 发送 编制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双向互动的用电需求响应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编制需求响应计划,并将所述需求响应计划发送至用户终端;S2、获取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响应信息,并根据来自用户终端的响应信息判断对应的目标用户是否加入需求响应计划;S3、获取目标用户的实时用电数据以及计算目标用户基线负荷数据,并将目标用户的实时用电数据与目标用户基线负荷数据进行比对,判断目标用户是否进行了实质需求响应,若是,则对其按照设定的奖励机制进行奖励。本发明优化了电能供应侧与目标用户之间的互动机制,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使目标用户参与供应侧需求响应计划更加便捷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向互动的用电需求响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需求响应将需求侧资源作为供应侧电能的可替代资源加以利用,通过价格信号和激励机制来增加需求侧在市场中的作用;目前,需求响应在国外电力市场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了有效控制峰谷差和降低阻塞、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国内启动电力需求响应研究比较晚,对电力需求响应机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力需求响应机制相较国外还不够完善,如何科学制定需求响应计划,并使目标用户及时了解参与供应侧需求响应计划是当前国内电能供应侧普遍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双向互动的用电需求响应方法、装置及系统,优化了电能供应侧与目标用户之间的互动机制,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使目标用户参与供应侧需求响应计划更加便捷高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双向互动的用电需求响应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编制需求响应计划,并将所述需求响应计划发送至用户终端;
S2、获取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响应信息,并根据来自用户终端的响应信息判断对应的目标用户是否加入需求响应计划;
S3、获取目标用户的实时用电数据以及计算目标用户基线负荷数据,并将目标用户的实时用电数据与目标用户基线负荷数据进行比对,判断目标用户是否进行了实质需求响应,若是,则对其按照设定的奖励机制进行奖励。
优选地,所述需求响应计划包含有:计划日期、计划区域、计划持续时间以及计划调整总负荷量需求。
优选地,所述需求响应计划还包含有:需求响应计划的调减负荷要求、参与需求响应计划的人员、需求响应计划的详细要求。
优选地,还包括下述步骤:
在目标用户选择加入需求响应计划之后,且在目标用户进行实质需求响应之前,发送目标用户的用电量信息至对应的用户终端。
优选地,计算目标用户基线负荷数据,包括下述步骤:
获取目标用户历史用电量时点数据,并在目标用户历史用电量时点数据中选取多个用电量时点数据,所述多个用电量时点数据分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
计算所述多个用电量时点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目标用户基线负荷。
优选地,将目标用户的实时用电数据与目标用户基线负荷数据进行比对,判断目标用户是否进行了实质需求响应,具体为:
当需求响应计划的调整负荷值为负时,若目标用户基线负荷大于目标用户实际负荷时,则判断目标用户进行了实质需求响应;
当需求响应计划的调整负荷值为正时,若目标用户实际负荷大于目标用户基线负荷时,则判断目标用户进行了实质需求响应。
优选地,还包括下述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30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