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蚕茧的保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3007.3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2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谌宏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家楼真丝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1/00 | 分类号: | A01N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蚕茧 浸泡 浸入 生丝 技术处理 自然脱水 保存 风干 盐溶液 取出 采集 品位 缓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蚕茧的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将上蔟5‑7天的桑蚕茧采集后,置浓度为15‑25%盐溶液中浸泡24‑72小时,取出桑蚕茧后自然脱水至风干;所述浸泡过程中,每隔12h提起桑蚕茧,再重新浸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成本投入小,技术处理方便;可提高解舒率,提高生丝品位;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劳力紧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蚕茧的保存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桑蚕茧的保存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桑蚕生产的季节性很强,桑蚕上蔟结茧的时间都很集中,要求桑蚕茧收购单位(茧站)必须在1周以内将所有蚕茧烘完,如果来不及烘,就会出现化蛾现象,形成的“蛾口茧”由于不能正常缫丝,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茧站在投入大量资金购入烘茧设备后(目前自动烘茧设备每台近30万元人民币),全年一般只利用两次(春季和秋季),1年累计使用不超过15天,利用率很低。
另外,由于采用的是高温杀死活蛹,茧丝的外层丝胶蛋白会应高温而产生变性,导致缫丝过程中解舒率下降,直接影响生丝的产量;由于高温烘烤,技术要求高,操作繁杂,操作不当就会造成蛹体破裂,蛹油及其内容物外流,污染茧层,会形成油印茧和黄斑茧等不良茧,影响生丝的品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实用、能提高生丝产量和质量的一种桑蚕茧保存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不使用高温杀蛹,采用的是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浸泡桑蚕茧一定时间,以达到杀死桑蚕蛹,实现可以长期保存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桑蚕茧的保存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⑴溶液配制,包括,
可以选用CaCL2、MgCL2、NaCL、KCL、CaSO4、Mg SO4、Na2SO4、K2SO4、Ca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称取一定重量后溶于水中,终浓度为15%-25%,盐溶液的重量是桑蚕茧重量的3-6倍以上。
⑵浸泡容器的准备,包括,
根据桑蚕茧重量进行选择容器的大小,体积是每次浸泡桑蚕茧体积的1.5倍以上均可以。
⑶采茧:
采集桑蚕上蔟5-7天的蚕茧,选去不良茧,称取一定量放入网袋中。
⑷浸泡:
将存放有桑蚕茧的网袋轻轻压入盐溶液中,至全部没入后,上面加上一定重要的物体,使桑蚕茧不浮起即可。每隔12小时,提起桑蚕茧5-10h至盐溶液从茧内排出后,再重新浸入,浸泡时间24h-72h。
⑸保存
将浸泡后的桑蚕茧从盐溶液中提出后,待盐溶液全部滴完后,将桑蚕茧平辅在自然通风处晾干后即可保存6个月以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盐溶液应现配现用,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个月以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同一个蚕期配制的盐溶液可以重复使用,使用前尽测定盐的浓度,不足时应及时补充。
上述技术方案中,浸泡过程中每隔12h提起桑蚕茧,再重新浸入是为了使茧腔内的盐浓度和茧外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中,桑蚕茧平辅在自然通风处晾干的标准是茧层的含量率低于15%以下,如果空气中湿度过大,可以通过吸湿器取湿达到晾干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桑蚕茧的不同品种由于茧层厚薄和致密度存在差异,茧层厚和致密度高的应适当延长浸泡时间,茧层薄和致密度低的可适当缩短浸泡时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用完的废液应做好回收处理工作,不宜直接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家楼真丝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十堰家楼真丝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3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感应的静电驱鸟器
- 下一篇:一种标本保存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