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n-Cu合金与Fe-Cr基合金钎焊用的钎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5964.1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8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胥永刚;张明月;张松;杨静;李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5/30 | 分类号: | B23K35/30;B23K35/4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郭艳艳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n cu 合金 fe cr 钎焊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n‑Cu合金与Fe‑Cr基合金钎焊用的钎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钎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铜54~60%,锰30~35%,镍5~10%,锡5~10%。制备该钎料时先将配方量的镍、铜、锰和锡置于高频炉中,升温使金属熔化,保温2~3h后,进行浇注,得铸锭;然后将冷却至室温的铸锭加热至700~750℃,保温8~10h后将铸锭置于流动的冷却液中淬火至室温;最后清除铸锭表面的淬硬和氧化层,并将铸锭切割成薄片,将薄片置于无水乙醇中并进行超声清洗,捞出沥干后得钎料成品。采用本发明中的钎料,可以有效解决Mn‑Cu合金和Fe‑Cr基合金钎焊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钎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n-Cu合金与Fe-Cr基合金钎焊用的钎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军事装备、精密仪器、汽车车辆等领域中,减振降噪需求越发迫切,而最直接的减振降噪方式就是提高材料本身的阻尼特性。Mn-Cu合金、Fe-Cr基合金因拥有高阻尼和优异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有减振降噪需求的构件中。两者均有各自的特性,由于阻尼机制的原因,Mn-Cu合金的阻尼性能随着承受应力的增加而增大,但只有在低于100℃以下时才具有高阻尼特性;Fe-Cr基合金在高于500℃的使用条件下仍具有高阻尼性能,但当其承受应变达到一定值时,阻尼急剧下降。因此,将两种阻尼材料以叠层的方式连接到一起,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性能进而拓宽应用领域。
但是,Mn-Cu合金、Fe-Cr基合金的物理性能如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熔点等差异较大,需要寻求一种合适的连接方法。钎焊,是连接异种材料、解决前述困难的理想选择,而钎料是实现良好钎焊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应用较多的银基钎料可以满足此温度需求,但其价格昂贵且对Fe-Cr基一侧润湿性较差以至于不能形成足够强度的接头;铜基钎料也被应用于钎焊铜和不锈钢,但当前使用的铜基钎料的熔点偏高,不能满足温度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Mn-Cu合金与Fe-Cr基合金钎焊用的钎料,以解决Mn-Cu合金和Fe-Cr基合金钎焊难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Mn-Cu合金与Fe-Cr基合金钎焊用的钎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铜54~60%,锰30~35%,镍5~10%,锡5~10%。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钎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铜55%,锰34%,镍6%,锡5%。
进一步,钎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铜50%,锰35%,镍5%,锡10%。
Mn-Cu阻尼合金的熔点约为900℃,其固相点约为880℃,Fe-Cr基合金的熔点约为1400℃,但其敏化区间为600~800℃。钎焊时,钎料的液相点需要至少低于母材固相点20~30℃,且应避开母材的敏化区间,因此需要研发的钎料熔点约为800~860℃。
考虑到润湿性,通过二元合金相图可知,锰和镍元素能够同时与铁和铜形成固溶体(能够形成固溶体的元素之间有良好的亲和性、润湿性),而且锰在高温下可以生成保护性氧化物,提高耐蚀性能;镍不仅耐腐蚀性能好,而且能与铜和锰无限固溶,既可提高钎料的耐腐蚀性能,又可改善钎料的加工性能,易于钎接。由铜-锰二元合金相图可知,锰的质量分数为34%左右时,铜-锰二元合金有最低的熔点且固-液区间最窄(固液区间窄的合金有良好的流动性),但此时的熔点仍然为871℃;加入镍元素,可以提高钎料本身的耐热性、耐腐蚀性、流动性、机械性能以及在不锈钢表面的润湿性,根据铜-镍-锰的三元相图可知,当镍含量超过10%后,钎料熔点会超过1000℃,因此将镍的含量控制在1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5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